第131章 沉重
作者:何枝      更新:2023-07-23 13:49      字数:3609
  此时赵安主动提及格选生鲜, 言下之意就是说:格选生鲜的品质我想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你们的牛奶能否符合相应的价钱和品质, 你们自己心里清楚!

  虽然赵安并没有直接说“一棵树”, 但是赵安已经明确地提出了对于质量的要求。

  在场的诸位负责人,不仅大脑足够灵光,脸皮也足够厚。

  就算听懂了赵安的言下之意又如何,他们是带着真金白银般的诚意过来,他们不相信真的会有人对钱不动心。

  “赵老板说笑了, 我们的牛乳收购可都是符合国标《生鲜牛乳收购标准》,这是国家制定的标准,自然是合格的。”

  《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t 6914-1986)》便是他口中的国标,于1986年制定,规定了收购鲜奶必须遵守的指标。

  然而1986年,华夏才刚刚改革/开放几年。

  当时华夏的奶牛养殖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对于当时的华夏人而言,牛奶就是奢侈品,是比猪肉还珍贵的存在,必须要通过粮票进行购买。

  所有人们对于牛奶的品质根本没有过多的要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制定出来的《gb/t 6914-1986》, 对于新鲜牛乳的收购只有八个检测指标,其中第一项便是蛋白质。

  在执行过程之中, 蛋白质含量成为判断牛奶是否合格的主要指标。

  聪明的人类很快就发现了朝牛奶中添加某些化学物质,便可以提高检测的蛋白质含量。甚至还可以同时添加清水和化学物质,一样能够通过检测。

  赵安也说不清到底是人性的贪婪还是检测指标的宽松导致了那场人祸的发生。

  “我们的目标是让全华夏的人都喝上牛奶,我们也不容易啊。每个公司的牧场就那么多,免不了要从散户的手中收购牛奶, 制定标准太高了,我们也没有办法收购到那么多牛奶啊。”

  果然是惯用的伎俩,诉说自己的难处。

  赵安也知道他们所说大半都属实,但赵安并没有准备降低自己标准的想法。

  “我也知道大家的难处,但是一棵树奶茶一直走的是高端奶茶的路线,对于主要原料牛奶的要求自然会高一点。而且我们之后便携奶茶的预计产量也不会特别高,招标书上也写了数量嘛。”

  这个时候赵安又切换到了一脸谦虚的表情,仿佛在说“一棵树”是个小众品牌,只需要少量的高品质牛奶,这是一个小订单大家不用太在意。

  几位负责人内心都开始骂人了,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之前“一棵树”实体奶茶店的销售量有多少,他们可是一清二楚,虽然只是整个华夏实体奶茶市场5%,整体的用奶量并不是特别大。

  但是他们对于“一棵树”的影响力可是一清二楚。他们都做过评估,多少奶茶店为了模仿“一棵树”而选用完全相同的原材料,而又有多少消费者因为“一棵树”而直接购买对应品牌的牛奶。

  “一棵树”奶茶的品牌影响力,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一点。不夸张的说,如果能和“一棵树”达成协作,可以说等同于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持续性宣传。

  如果换成金钱的话,至少数百万的宣传费用,才可能达到同等的效果。

  更别说他们对于“一棵树”便携奶茶行情的看好。

  这些老江湖在瞄上“一棵树”之前,同样做了市场调研。市场上对于“一棵树”便携奶茶的期待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之前向他们透露便携奶茶计划的员工,更是向他们描述了公司内部对于“一棵树”便携奶茶计划的看重。

  他们估计“一棵树”便携奶茶绝对是上亿营销额的项目,他们怎么可能轻易松手。

  而且这些还只是表面上的原因。

  “赵老板,我们明人不说暗话,一棵树未来的销售额能有多少,我们都有给咱预计。我们绝对能够给出一个让食安满意的价格。”

  “我们食安又不是傻子,只要符合招标条件,我们当然会选择最实惠的价格。”赵安一脸的云淡风轻。

  看着赵安根本不松口,有人也坐不住了,直接说道:

  “我们也理解赵老板想把一棵树打造成高端饮料,但你不用选择纽西兰的牛乳标准啊。他们的牛乳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

  听着这样的辩解,赵安内心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环境从来不是个人选择的借口。

  赵安也没有要求这些奶业公司舍弃利润,不计成本的追求品质。赵安在招标书中明确给出了一个参考价格,绝对有盈利空间在其中。

  “建立新的生产线,各种成本太高了。”

  “这可能会耽误贵公司之后的计划。”

  “赵老板,我们要支持国产企业啊,何必让洋人赚我们华夏人的钱呢?”

  各种解释纷至沓来,赵安依然不松口,反正咬定了要求高品质的奶源。

  这些负责人对于赵安的坚持恨得牙痒痒,又无可奈何。

  现在食安才是招标的甲方,食安才是给钱的主。

  整个小型会议明明处于谈崩的状态,但最后依然摆出一副惺惺相惜、握手言欢的样子。

  等把所有人送走之后,赵安躺在办公椅上,扯了扯自己的领带,和这些人沟通让他很不舒服。

  赵安原本通过利益来推动这些奶业公司建立高品质的生产线。建立高品质产品线后,整个公司的产品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从刚才负责人的反应看来,赵安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哪怕利益当前,他们也不愿意做出承诺,依然在不断劝说赵安放低招标条件。

  已经习惯了躺着赚钱,怎么可能会愿意站起来呢?

  而且赵安相信,在来食安之前,这些负责人肯定互相沟通过,谁也不能撕开这个口子。所以在刚才的谈判中,他们才会如此的统一。

  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寡头垄断市场。当一个市场上只剩下少数生产者的时候,为了攫取高额的利润,生产者之间就会达成一个相互约定。

  避免市场竞争、操控市场价格、拒绝提升产品品质……

  世界各国的垄断市场,大多一个样,赵安丝毫不会觉得意外,只不过他个人没有办法接受而已。

  赵安闭上眼,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看来之后也要使用一些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手段了。

  如果是计嘉树的话,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吗?会对这些事情愤世嫉俗吗?无论如何,他肯定不会放弃吧。

  想到这里,赵安睁开了眼睛,刚才所有疲惫不翼而飞。

  赵安把鲁剑锋喊进自己的办公室,说道:

  “质量检查的事情开始着手了吗?”

  “嗯,我已经联系了京城检查局,以公司的名义进行了委托。然后还联系了t大和京农大的实验室,让他们以独立第三方的名义进行检查。”

  “国外的检测呢?”

  “正在联系意志国,毕竟他们在这方面以严谨著称,而且和华夏、纽西兰的奶商没有任何联系,检测结果足够公正。”

  “那就好,不过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不要声张。”赵安转了转桌上的茶杯,显然还在思考。

  “只不过老板,你确定他们还会投标吗?今天你都这样拒绝他们了。”

  “放心吧,他们不仅会投标,而且落标的话,还会质疑我们。”

  作威作福习惯了,怎么可能会允许有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呢?

  “那公司之后……”

  鲁剑锋很清楚这些奶业公司的能量,很多都是一个省份支柱产业。就算食安手上有检测报告又能如何呢?

  他甚至连说辞都帮对方想好了:这些指标并没有那么重要,食安公司就是崇洋媚外,不支持本土企业的发展。

  它们大可以找背后的力量向后赵安施压,无论最后谁获得了“一棵树”的订单,只要不是外国公司都可以接受。

  难道它们就没有感觉到来自食安和格选生鲜的压力吗?

  以前进口牛奶市场规模并不大,所以这些企业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但是这几年国外奶粉市场越来越大,他们也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

  查询来源,他们发现格选生鲜竟然在贩卖国外的奶粉,反而国内的奶业品牌一家没有出现在食安集团的货架上。

  格选生鲜不是第一个贩卖进口奶粉的超市,但绝对是对华夏消费者食品观念影响最大的存在。

  他们也想插手格选生鲜的市场,起码要让百姓认为国内外的牛奶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而“一棵树”便携奶茶,只是他们的第一步而已。

  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利益,这些市场的负责人不可能表现的那么团结,指不定就有哪个厂商私下与赵安会面,愿意专门为食安建立一条产品线。

  但现在外国奶商有崛起的苗头,那他们就要一致对外了。

  这也是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之一,当有其他厂商试图进入市场的时候,这些寡头就会联合起来一直抵抗新厂商。

  而这就是目前这些的厂商正在做的事,赵安十分确信他们不会这么放弃这个竞标的机会。

  不过赵安也有自己的底牌就是了。

  “不用担心,你拿到市场上奶制品的检查报告之后,直接交给我。你最好不要先看报告结果。”

  赵安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明显带着寒意,虽然不是针对鲁剑锋,但是他也牢牢把这句话记在了心中。

  几天后,赵安就拿到了测定报告。

  国内的三家权威机构的检测报道已经能够证明很多事情了,看着报告中其他物质一栏,赵安对于目前国产奶源最后的期待也已经消失了。

  此时的赵安觉得自己手中握住的并不是轻飘飘的检测报道,而是无数婴幼儿的健康。

  压得赵安有些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