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小赵
作者:何枝      更新:2023-07-23 13:50      字数:6721
  六月的雨, 电闪雷鸣、倾盆而下,哪怕举着雨伞也会因为呼啸狂风而寸步难行。

  路上几乎看不见行人,这样的雨天最好不要出门, 已经是大家默认的常识,谁也不想去打破。

  唯有一辆黑色的奥迪似风雨为无物,出现在空旷的街道上。然而有车又能如何?雨打风吹, 雨刷摆动得再快也看不清眼前的道路, 只能缓慢行驶。

  奥迪驶入京城质监局的大门, 在车停入车位之中后, 车门缓缓打开, 伸出一柄黑色长柄伞。

  一名男子穿着熨帖的西装, 身材挺拔、站立如松, 撑着雨伞走向食监局的大楼。这样严肃、一丝不苟的着装,与这磅礴大雨丝毫不搭。

  突然狂风大作, 呼啸的风雨似乎想要将男子连同雨伞一起吞没。谁让你大雨天还敢穿成这样出门,为什么你没有卑躬屈膝,你怎敢试图横穿风雨?

  距离大楼不过几十米的距离, 但这段路可不好走,等走进楼里的时候男子的裤脚已经沾满了污泥, 一路泥泞、磕磕盼盼。

  不过, 男子丝毫不在意, 他既然决定要来这个地方,就不会考虑所谓的风雨交加,至于一身光鲜亮丽的昂贵西装弄脏, 更无所谓。

  “请问有预约吗?”

  门口的保安拦住男子询问身份信息。

  最近造访质监局的商人、官员络绎不绝,质监局不得不采取实名预约的方式来限制来访人员。

  “有提前预约,食安公司赵安,与孙局长约了十点见面。”

  男子正是赵安。

  听到“食安”这个名字,保安下意识多看了赵安两眼,最近食安这个名字实在太火了。

  食安就是那个专门贩卖高价进口食品,赚黑心钱的食安集团?赵安好像就是食安的老板,这是来找孙局长走后门的?

  但从面相上看,食安的老板器宇轩昂、一表人才,不像是个黑心商人啊。

  但是一想到自己在政府里看过、听过的种种事迹,保安决定自己还是不要以貌取人了。他低头为赵安做好访客登记:

  “在这里签个名就可以。你知道孙局长的办公室在哪吧?”

  赵安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从善如流地回答:

  “知道。”

  站在局长办公室门口,赵安发现与上次的直接敞开不同,此时办公室大门紧闭,赵安只好抬敲门。

  “请进。”

  孙局长的声音传来,赵安这才推开办公室大门。

  第一时间,赵安便发现了今天的不寻常。

  孙局长居然没有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而是落座于办公室内访客茶桌的右侧,而茶桌的左侧是一名不怒而威的中年男子,看上去比孙局长更有气势。

  在华夏左侧为尊,孙局长不敢坐在办公室内位置最得天独厚的办公椅上,而选择与对方同坐于茶几旁,而且还落于右侧。

  赵安立刻明白,男子的身份十有八九高于孙局长,是他的顶级上司也有可能。

  京城质监局的上司,那就是部委一级的存在了。

  这一级别的官员基本上日理万机,不可能在大雨滂沱的时候,到处闲逛,恐怕今天早上的行程早就已经安排好了。

  再一联想之前孙局长多次拒绝自己的拜访,但是又侧面安抚自己,让自己多等一等。一直到前天突然通知自己今天上午十点在质监局见面。

  这中间的缘由的确耐人寻味。

  虽然心中已是千转百绕,不过赵安脸上依然没有露出任何表情变化,只是对着孙局长说了一句:

  “我不知道孙局长还有客人,那我一会再来?”

  说这话的时候,赵安同时向一旁的中年男子点头示意,就好像以为对方也是来找孙局长的企业家,选择了商场上初次见面打招呼的方式。

  对方以点头示意,如果不是双目之中的打量,就好像真的只是陌生人打招呼而已。

  对二人之间的互动,孙局长仿佛什么都没有看见,直接从位置上起身,拉着赵安在茶几的对面坐下。然后走到门边,不动声色将办公室的门地关上。

  “赵老板啊,今天就是找你来聊聊天,正好郑部长也在,那就一起吧。”

  孙局长关门的动作,表明了他不想让接下来的谈话有任何其他人的出现。

  至于那一句“郑部长”,让赵安立刻从座位上再次起身,然后用带着些许紧张的声音说道:

  “郑部长好。”

  说这话的时候,赵安只是低头表示尊重。并不敢贸然向对方伸手,礼仪方面滴水不漏。

  在华夏能够被孙局长称为“部长”的官员,只有中央直属部门的负责人。到了这个位置可以说是华夏/政/府最高层的官员了,赵安如此郑重也在情理之中。

  以前的赵安并不是特别关系华夏政/治问题,对于2000年的部长更是知之甚少,无法确定对方的姓名与职务。

  但赵安还是有了大致的猜测,估计就是京城质监局的上级部门。

  郑部长坐在座位上,对于赵安的恭敬泰然处之,挥挥手示意道:

  “小赵通知,不必这么拘谨,大致的情况我已经听孙局长说过了。没想到最近在业内掀起滔天巨浪的食安总裁居然是位少年郎,实在是后生可畏啊。”

  虽然郑局长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眼中也似有赞赏之意,但赵安可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骄纵,更不敢直接将对方的话当真。

  说实话,商场那点东西,都是政治场玩剩下的伎俩。

  赵安并不认为自己多活一世,便能看破其中种种深意,所以赵安老实地说了一句:

  “都是无奈之举罢了。”

  孙局长也从门口走回来,坐在郑部长的身旁,赵安与二人直接面对面。

  “赵老板,前段时间工作比较多,一直没抽出时间与你见面。不知道你这次来找我,有什么事啊?”

  郑部长是上位者,赵安是来访者,所以把控节谈话奏和气氛这件事都由孙局长来操劳。

  明明对于赵安的来意心知肚明,但孙局长还是故作糊涂。

  不仅仅是为了让赵安亲自向郑部长陈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是他本人要向郑部长表态——他作为质监局局长与最近的风波,并没有任何的利益纠纷。

  看了眼未置可否的郑局长,赵安心中也有些打鼓。其实来之前,他心中早就想好了大致的说辞。

  毕竟和孙局长也不是头一次打交道了,虽然对方很是圆滑,但也算有基本的道德底线,所以赵安才敢把最后的大招压在质监局身上。

  只不过此时这个办公室里具有决定权的不再是孙局长,而是高深莫测的郑部长,一时之间赵安也摸不清对方的态度。

  赵安悄悄看了孙局长一眼,对方脸上所带着的笑容,比之前见面时候的表情多了几分真挚。赵安心中也总算有了大体的猜测。

  在这样一位掌握核心权利的高管面前,不需要再使用任何的话术了,只能选择开诚布公。

  “我是请孙局长公布之前整顿运动的报告,现在市面上对于三聚氰胺议论纷纷,只有政府公布相关的情况,才足以说服说有的民众。”

  无论何时,华夏政府总有一锤定音的能力。只要质监局公布相关文件和资料,那些奶商如何狡辩,都将无济于事。

  而这也就是赵安再次造访食监局的原因。

  然后听了赵安的目的,郑部长并没有表态,甚至连表情都没有多大的变化。反而是孙局长开口说道:

  “之前,我就给你说过。这件事不宜闹大对吧。国家已经表态了,就是准备慢慢治理,你何必在这个时候继续强出头呢?”

  孙局长的考量,可以说是大部分官员的考量,任何事情以稳为先、以稳为重,然后再考虑其他因素。

  然而这并不是赵安能够接受的答案,他继续说道:

  “明明官方已经出了通告,但是这些企业根本就无动于衷。从华夏新闻曝光到现在,有任何一家公司改变的举动吗?完全没有。三聚氰胺的危害真的太大了。”

  赵安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病例、照片放在桌上,这些都是因为服用四牛婴幼儿奶粉而出现大头症的孩子们。还有最新的检测报告,只有极少数的公司对奶源进行了提高了检查标准,但是更多的企业根本无动于衷

  除此之外,赵安继续说道:

  “如果他们只是无动于衷也就罢了,关键是他们还沆瀣一气。我们食安仅仅是因为发布公告替换奶源,就招致如此猛烈的抨击,难道还期待着他们哪一天幡然醒悟,然后做出改变吗?”

  “我说了。国家有国家的计划,会慢慢改变的。你何必着急呢?”

  孙局长依然不温不火地说道。

  “我一点都不着急,食安也不着急。可是这些孩子着急啊!他们不能等啊!”

  指着桌子上的那些照片,赵安字字泣血。

  因为太过于愤怒,赵安浑然忘了面前的孙局长可是实权派的京城局长,更别一旁还有一个身份通天的郑部长。

  沉默了不到几秒钟,孙局长用一种警告地语气说道:

  “你这么积极,其实还是想为食安牟利吧。只要在这件事上,食安占据大义,以后整个市场哪些食品安全,哪些品牌值得信赖,还不是你们食安说了算。

  如果换一家企业做这件事,这些牛奶企业恐怕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全是你食安现在风头太盛,一心想要制定整个食品市场的规则,然后自己坐收规矩制定的好处吧。”

  赵安气极反笑,说道:

  “如果要为了钱,哪个行业不比食品行业来钱更快,风险更低。我承认我是想推动相关标准的建立,也想让食安成为业界的标杆。但食安一直坚持信息的公开,只要我们足够透明、让整个市场一起来监管我们,食安哪怕成为龙头企业也问心无愧。”

  孙局长准备再训斥赵安狂妄自大的时候,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看着二人激烈辩论的郑部长总算是开口:

  “好了,老孙。你那些观念早就过时了,还是小赵同志有活力,有激情,有大志向啊。”

  仿佛因为郑局长的训斥而有些惶惶不安,孙局长辩解了一句:

  “郑部长,我只是觉得赵老板太狂妄了。这写不是单靠一腔热血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次我们证据也不够多,还有地方政/府的经济压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哎,所以我说你太保守了嘛。守成有余,但是开疆辟土终究不太适合。”

  “郑部长说的是。”

  孙局长一脸虚心受教的表情,没有再辩解什么。

  两人对话的时间里,赵安也稍微冷了一些。这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今天的孙局长有点反常,就好像在……

  就在赵安隐隐约约摸清楚真相的时候,郑部长突然转过身来对赵安说道:

  “没想到小赵同志年纪轻轻,就很有担当与魄力嘛。我像你年纪这么大时候,可不敢有这么大的计划与愿望。”

  听到这些话,赵安立刻打起十二万分精神说道:

  “郑部长过奖了,我只不过是尽到了一个商人的本分罢了。”

  “小赵同志知道社会上怎么称呼你吗?都说你是英雄,说你是在帮老百姓做实事。你觉得这个市场需要英雄吗?”

  听到这些话,赵安身后的寒毛都竖起来了,这一瞬间他总算是明白孙局长刚才为何处处和他唱反调了。

  自古以来,上位者最怕的便是挟功自居者。这样的人往往天不服地不服,带来麻烦一言难尽。

  哪怕赵安再无私,上位者也不可能真将一个市场所有的公平、正义寄托于个人之上。

  还好赵安对此有此足够清楚的认识,他连忙说道:

  “食安从来没有想过去当一个英雄,这个市场真正需要的公正、透明、严格、合理的监督机制。食安一直以来的目标都是推动这个机制的建立,一旦机制建立起来,食安也会受到机制的监督与管辖。”

  说完这话后,赵安便一脸诚恳地看着郑部长,这是他内心最真挚的想法。

  郑局长并没有忙着对赵安的回答进行点评,只是沉默地打量着赵安,好似在判断赵安说的是不是场面话。

  然而这种沉默只维持了几秒钟,郑局长便露出一个爽朗的笑容,仿佛刚才所有的凝重都只是一场幻觉。

  “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啊,说吧,你想让政府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听到这句话,赵安心中的石头总算是落地,起码在“三聚氰胺”这件事情上,郑部长的立场和赵安相同。

  而一旁的孙局长也露出一个如负释重的表情,在刚才几分钟的交锋中,他所承担的压力一点都不比赵安小。

  “郑部长,我就是想赵安政/府把上次抽查的结果全面公开,然后官方证明三聚氰胺的危害性。”

  “就只需要这一点点帮助吗?不需要帮食安洗刷一下最近的冤屈?”

  “不用了,这是食安自己的事情,交给消费者们自行去判断吧。”

  郑部长眼神之中有一些意外,这小子也未免太懂进退了吧?不该提出的要求,一点都没有提。

  总体而言他对于赵安十分挺满意,他也不介意泄露一些信息给食安。

  “国家马上要调整质监局的机构设置,正准备抓一些典范,三聚氰胺就当个开门红吧。这件事你就不用太担心了。”

  赵安只听出国家接下来有大的举动,但具体内容是什么,他并不清楚,不过估计和加入wto有关。

  的确如赵安所想,华夏质监局在2001年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成为质检检疫局,是国家正部级的职能部门。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华夏加入wto而铺路。

  眼前这位郑部长便是即将任命、宣布的一把手,他正愁着新官上任三把火该怎么烧。

  这个时候孙局长就主动联系上他,汇报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前因后果,请示他该如何是好。

  郑部长眼光何其毒辣,他知道“三聚氰胺”的发生是之前纽西兰政府向华夏施压所导致。

  他查了查赵安前段时间的出入境情况,便已经判定整件事都是赵安在背后推动。

  虽然很好奇一个十八岁的孩子为什么有如此惊人之举,不过郑部长也没有去深究了。有的事不需要了解的那么详细。

  于是郑部长便以长辈的身份提醒了赵安几句,让赵安再次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自己认为□□无缝的计划,在国家机器面前完全一览无余。

  但好在食安从头到尾都牢牢占据“理”与“义”,也没有借此牟利的迹象,所以政/府才默认的食安一切行为。

  “记住,一切都要有底线。”

  “谢谢郑部长的教导。”

  赵安认真道谢,又与郑部长闲聊了几句,便离开了质监局,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现在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明确回答,他之后的计划就可以更大胆了。

  等赵安离开后,办公室只剩下郑部长和孙局长两个人。

  把办公室门关上后,孙局长回到刚才赵安的位置坐下,正好与郑局长面对面。

  “部长,这么喜欢赵安这孩子啊?”

  “哪里是我喜欢他,不是孙局长喜欢这孩子吗?我只是给孙局长一个面子。”

  端起面前已经有些微凉的茶杯,郑部长毫不在意地喝了一大口,刚才说了那么多话,他也有点口干。

  “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而已,可没有任何感情上的偏袒啊。”

  孙局长连忙否认。

  “得了吧,就你刚才那拙劣的演技,也就只能刺激刺激赵安这种偏激的年轻人了,你真当我看不出来啊。”

  刚才孙局长对赵安那些质问,其实都是国家最担心的事情。如果不把这些事情说清楚,政府和国家无论如何都不会为食安站台和撑腰。

  虽然赵安在同龄人中已经算绝对的异类,但是在孙局长这个老江湖看来,赵安恐怕还是难以参透其中的关键,所以孙局长才选用如此拙劣的方法来引导赵安。

  而一旁的郑部长并没有阻止孙局长的行为,而是在旁观了一场好戏。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出好戏,郑部长对赵安有了足够的认识哦,最后给了赵安一个肯定的答复。

  有些情绪是没有骗人的,比如赵安言语中那股责任感。

  听到自己的计谋被领导一句话揭穿,孙局长没有任何的不好意思,只是干笑了两声。

  如果不是对于自己的领导有足够的信任与了解,孙局长也不可能会邀请郑部长来办公室亲自见赵安。

  只不过就像自己作为一名省级官员,有无数的利益平衡需要考虑,不可能随心所欲一样。郑部长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有的事情他只能摊开让郑部长亲自看一看,而不敢随意提出建议。

  两个人默默思考之后可能出现的局面,以及该如何收尾。

  良久之后,郑部长才感叹了一句:

  “小赵同志,这人不错。”

  “嗯。的确不错。”

  孙局长低声赞同了一句。

  而赵安离开质监局后,又风雨兼程直接前往t大和农大。

  这两所大学的科研基金已经运转了几个月,赵安一开始定下几个有关于“三聚氰胺”的科研项目也有了初步成果,毕竟前期只是一些前期的描述性研究。

  赵安最开始的计划是引用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反击,虽然这也是在利用t大和农大的名声,但并不需要两所大学和教授亲自踏进这趟浑水。

  当然赵安哪怕想要这两所大学主动下场也不容易,毕竟这些教授都是人精,知道那些企业有那么无良。

  只不过现在赵安已经有了质监局的保证,自然有本钱做一笔大的生意。

  于是赵安和几名承担了课题研究的教授单独私下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利。

  不要以为学者都是淡泊名利的存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追求。

  同样是研究食品问题的学者们,有的人追求国泰民安,有的人追求学术声望,自然也有人追求金钱利益。但无论追求什么,此时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扬名机会。

  从两所大学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午后,本来怒吼的风雨突然也已经停了。赵安收起长柄伞,坐进车辆的驾驶位,然后点燃发动机。

  是时候回食安,和一起奋战多日的战友们一起迎接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