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抉择
作者:何枝      更新:2023-07-23 13:51      字数:6881
  水孕育了一切人类文化的起源。

  这句话的确不假, 任何缺乏水源的地方都无法为人类提供一个合适的生存之所, 更别说孕育文明了。

  在灯塔国内便有一条相当著名的河流,名为密东东比河,河流宽广、水源充足、适合灌溉。

  它两岸的德克萨斯州、阿肯色州等等都是灯塔国著名的粮食大省,也是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出地。

  而华夏考察团这次的目的地便是这几个省份。

  赵安他们已经抵达灯塔国几天了, 考察团从一开始单纯的兴奋, 到此时心中已经是五味陈杂。

  华夏自古地域辽阔、物华天宝,就算最近一两百年的历史中, 华夏频频被欺,但是华夏人骨子中始终有一种骄傲,骄傲于自己几千年的璀璨文明, 骄傲于浩如繁星的历史伟人。

  尤其是这十多年华夏经济的腾飞,让所有的华夏人越来越自信。

  这两天的所见所闻,让所有的考察团成员都有些不是滋味。

  在场考察团成员,大部分年纪都在四五十上下, 都经历过当年的识青下乡。曾经在华夏乡间亲自体验过农村生产生活。同时他们作为大型食品企业的决策者, 对于华夏农业的现状更是一清二楚。

  每每看到东北平原、长河流域的沃野千里, 大家都会自豪:这物华天宝之地, 的确足以供养十万万人的生存!

  毕竟那是无数农民用自己汗水所浇灌出来的成果。

  但在看到灯塔国的农业土地之时,所有人口中都如同吞入一块石头, 难以发声。

  此时已经是十二月份, 第二季的大豆也已经完成收割。空旷的田野之上只剩下无尽的豆杆凌乱地倒在地上,给褐色的土地披上一层黄衣。

  越野车驰骋在旷野之上,无边无际的黄色讲述着灯塔国一个月前的丰收, 让所有华夏人羡慕。

  更重要的是在这平坦原野之上,每一户农场主的距离都相隔数里,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农场主起码管理着数十公顷的土地。

  这在华夏根本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一公顷土地等于是十五亩土地,而华夏农民拥有的平均不过1.35亩,不足世界平均耕地面积的40%。

  虽然对于灯塔国的地广人稀早就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看到这样的场景,每一个了解华夏农业现状的考察者们都不禁陷入沉思:华夏和灯塔国之间的人均耕地差距有这么大吗?

  而当他们走入一个农场中继续考察的时候,才明白这不仅仅是人口、土地方面存在差别,还有科学、技术方面的难以望其项背。

  最新型的播种、收割机器展开机械臂后能达到六米左右的距离,只需要一名操纵者就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一公顷播种、收割、施肥,种种农耕日常的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灌溉车、烘干机、脱谷机等等大型农业设备。有这些设备,一名农场主自己就能够管理数十亩的农田。

  一些拥有上百公顷的大农场所需要的不过是聘用几名职业的农活工人即可。

  而且这些农场主根本不用考虑农作物、肥料、技术选择的问题,会有在专门的农业公司为他们规划每年的种植作物,并且提供肥料和种植指南。

  除非整个国际市场有巨大的变化,否则这些农场主属于旱涝保收的状态。

  与同行大部分考察代表们的惊讶与赞叹不同,赵安早就了解过更深层次的制度问题。

  在如此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背后,是更加科学、系统化的农业、商业体系。

  现在灯塔国的农业市场中,寡头效应已经十分明显了,寥寥几家大型企业掌握了国内80%以上的销售渠道。

  同时,他们的手中也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优秀、最高产、最抗病的种子,还有各种高级的饲料、肥料、器械、生产技术。

  根据西方国家的专利法制度,如果未经许可,农场主不能使用这些种子与技术。

  大公司们当然不会直接公开售卖种子,只会向签订协议的农场主提供相关物资与技术。

  如果不依附于这些大公司,单凭普通种子、技术根本无法在市场上与大公司的进行竞争,更别说这些大公司本来就掌握了绝大部分的销售渠道。

  这导致了超过90%的农场主被这几家公司所控制,哪怕他们空有土地这一生产要素,但事实上依然属于被剥削、被控制的阶级。

  只能说灯塔国的大农场主们和华夏的小户农民们,各有各的身不由己。

  这些并不是无足轻重的知识或者消息,只有足够了解合格灯塔国的农业体系,才有可能找到破局之法,这些内容在赵安寝室所整理出来的资料中有明确的记载。

  也是因为灯塔国的农业体系特点,所以考察团最后一站并不是农田、农场,也不是灯塔国的农业部,而是美国的“abc”。

  所谓“abc”是指世界公认四大粮商“abcd”中,属于灯塔国的三家企业。这四家企业占据了世界粮食交易市场的主要份额,只不过因为四大粮商行事低调,所以金融市场上很少有关于他们的报道。

  同时四大粮商都属于集团企业,旗下的业务不仅仅遍布粮食各个环节,同时也有涉及金融、地产、生物、保健、医药、材料等各个相关领域,说他们是粮食世界的四大帝国也不为过。

  只不过因为股权分散且隐蔽,所以福布斯这样的排行榜也难以或者说不敢将四大粮商背后的实际掌控者公之于众。

  毕竟灯塔国的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这何尝不是对政/府、对粮商们的告诫?

  所以这几十年来,这几大粮商一直都在努力与政/府较好,就是害怕引来政/府的忌惮之心,从而招致反垄断调查。

  一旦整个农产品的生产链被割裂,那他们对于整个农产品市场的掌控力就会大幅度降低,无法再享受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

  赵安也考虑过是否要从政/府层面进行破局——如果三大企业能够被拆分,那华夏也不用担心一群中型企业的金融战争了,反间、策离各种策略可以使用。

  只不过,看到此时最后的贸易商谈会上,灯塔国商务部高管与三大粮商之间相处模式,赵安就直接打消了这个念头。

  很明显灯塔国政/府和三大粮商已经达成了协议,在针对华夏方面有了一致的决定。

  想想也是,四大粮商中有三者都是灯塔国的企业,也可以说是灯塔国掌握了国际粮食交易一半以上的份额。

  如此强劲的市场武器,如果灯塔国无法掌握它们,怎么可能允许它们在眼皮下作威作福。

  看破这一层关系后,赵安对于为什么这次灯塔国会热情接待华夏商贸考察团,农作物领域金融战争的源头,乃至十几年后为什么灯塔国有胆气发起贸易/战争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一切都是灯塔国的国家利益罢了,灯塔国一直想方设法保证自己在国际上的超然地位,无论使用政治手段、金融手段乃至战争手段都无所谓。

  看来这一次的金融战争是没有办法避免了,想到这里赵安看了一眼在整个考察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沉默的宋桥教授。

  作为顶尖的金融学者,各位代表也想征求宋桥教授的意见,只不过从头到尾宋桥教授都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谦虚地说道:“我对农产品方面不是很了解。”

  而此时赵安才知道宋桥教授多么具有远见,在考虑反击手段的时候,宋桥教授就已经提醒过赵安不要寄托希望于满口“公平、正义、经济自由”的灯塔国。

  并且建议赵安朝着四大粮商尚未掌控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尽可能筹备多的现金,想必那个时候宋桥教授就已经看破了贸易摩擦背后的本质。

  没有灯塔国政/府的授意,量子基金也不会在国际市场上纵横多年、无所顾忌。

  接下来只能见招拆招了。

  三大粮商的人,先带着考察团去参观了大豆、棉花的仓库。

  我们经常说“粮食堆满了仓库”来形容粮食丰收,但这种描述始终空乏,不够具体与震撼人心。

  当考察团们隔着玻璃,看到那黄澄澄的大豆,如同沙海,随时可能将自己吞没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灯塔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有多么的夸张。

  所谓的吞没可不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粮仓之中只有大豆的存在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灯塔国历史上有不少工人在进行温度、湿度检测的过程之中,不小心跌入大豆的海洋之中的意外。

  这中大豆海洋没有任何的浮力,人一旦落入其中,就会像跌入传说中的冥河不断下沉。

  大豆依然在进行着微弱的呼吸作用,所以大豆海底层的氧气浓度极低。

  如果不能够及时发现意外事故,立刻打开整个粮仓进行倾泻处理,不出十分钟工人就会死于“海底”。

  可以想象这仓库的大豆数量到底有多少。

  至于棉花仓库也是如此,就像将天上的白云整朵裁下,放入仓库之中,震撼人心。

  仅仅这一个仓储基地就有二十多个同样规模的大型仓库,而三大粮商在全国各地的仓储基地有近百个,哪怕没有全部装满也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

  而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数字是三大粮商给出的价格:

  400灯塔币/蒲式耳

  1500灯塔币/吨

  因为华夏内陆有一个特别适合棉花的省份,而且棉花密度小,还需要进行防潮处理,导致棉花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对于考察团代表们的吸引力并不是特别大。

  真正夸张的是大豆的价格!

  比今年灯塔国国内的大豆价格415灯塔币/蒲式耳还便宜,怎么可能不心动呢?

  三大粮商的代表也立刻表态了,今年天气太适合大豆的生长,所以大豆产量比去年高出二至三层,灯塔国内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

  之所以大豆价格比国内销售价格还低,那是因为华灯贸易之中,灯塔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况,灯塔国为了扭转这种贸易逆差,所以对出口华夏的产品所得税进行了下调。

  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三大粮商才给出了如此优惠的价格。

  华夏考察团,包括马局长在内,也对这样低廉的价格感觉到不可思议。

  来之前他们也收集过灯塔国的农产品价格,哪怕以415灯塔币/蒲式耳的价格,他们这些考察团都会购买大量的订单。

  面对这样的价格他们反而犹豫了。

  于是马局长出面提出了要再对大豆的质量进行考察,暂时不忙谈论采购问题。

  灯塔国一方立刻表示会在两天内提供相应的检查报告,如果华夏代表不信任,可以自行进行检测,并把相应条款写入合同之中。

  无论如何关于大豆的考察也暂时中止了,考察团们回到早就预定好的宾馆,一边相互试探态度,一边在打探灯塔国大豆产业的情况。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情况下,还真让他们搜集到了一些信息。

  原来1999年以前,灯塔国的大豆价格在不断上涨,并且1999年达到了巅峰了。

  所以大量的农民选择了改种大豆,然而谁知道2000年风调雨顺,大豆产量超过了市场需求。

  但是三大粮商不愿意看到大豆降价,于是依然以1999年的价格415灯塔币/蒲式耳进行销售。

  而对于多余的大豆则进行了销毁处理!

  没有错,是销毁处理。

  生产过剩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固有局限,以周期为循环会出现生产过剩的情况。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如何处理产能过剩成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有人会问这些企业为什么不把商品赠送给世界上的难民们,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赠送也需要成本,这些企业可不是善良的人。

  所以现代很多企业对于过剩产能的处理方式就是销毁。

  哪怕把它们全部进行销毁,也不会允许它们流入市场,搅乱整个市场的行情价格。

  倾倒牛奶、焚烧纺织品、番茄大战……很多行为其实都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

  2001年年初的时候,灯塔国就通过掩埋、焚烧销毁了一批去年过剩的大豆,为了节省仓储成本,也是为了给第一季收获的大豆腾出仓库和市场的空间。

  然而谁知道今年灯塔国的大豆又是大丰收,再一次超过了灯塔国国内的市场需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现在这些仓储的大豆,明年年初又要进行销毁。

  而现在华夏考察团突然的出现,无疑成为了三大粮商的希望。

  这些大豆无论以什么样的价格进行售卖,对于他们而言都是纯利润,毕竟所有的种植成本已经沉没。

  这一发现让华夏代表团们十分兴奋,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发现了灯塔国的困境,不用担心灯塔国有诈。现在需要商量的则是购买多少大豆,以及是否还要继续和灯塔国三大粮商进行谈价。

  虽然这个价格已经利润颇丰,但能有更多的利润,谁不愿意呢?

  宾馆,宋桥教授的房间中。

  “我以为你们几个早就会坐不住了。”

  宋桥教授喝了一口水,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的纯净水。

  “现在考察团已经有了大致的结论,可能这两天就要和灯塔国的商人们进行正式的商谈了。我一直在等他们的结论。”

  作为食安公司的决策者,赵安说道。接下来食安如何进行选择与决策,都以赵安的想法为准。

  “说说你的想法吧。”

  对于考察团代表们所讨论出来的结果,宋桥教授根本没有过问。

  只要熟悉人性,熟悉经济市场的规则,很简单就能得出结论,无非就是:讲价然后购买。现在宋桥教授只是想听听赵安的想法。

  “我相信今年灯塔国的大豆产能的确过剩了,但三大粮商选择如此低廉的价格并不是单纯为了清除库存,应该是一石二鸟之计。

  415灯塔币的价格对于华夏国内的大豆种植者而言会有冲击,但应该还有利润可赚。

  但400这个价格,完全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除了一些食用大豆外,绝大部分的豆农都会选择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

  到时候整个华夏市场便是灯塔国粮商的一言堂,他们想涨价就涨价,想控制出口量就控制出口量,这才是他们的目的。”

  低廉大豆的实质是倾销手段,通过倾销来摧毁一个国家相对弱小的市场,然后再入侵这个市场获得垄断的地位!

  这既是赵安的结论,也是赵安正在努力避免的结局。

  “那你准备怎么做呢?要动用期货手段了吗?”

  关于是否把具体的情况告诉其他考察团这个问题,在来灯塔国之前,赵安和宋桥教授已经讨论过了,很明显结论是否定的。

  首先,在如此低廉的价格面前,几乎没有任何一名商人能够守住自己的底线。就算这些大企业有国/家背景,拒绝采购,但是华夏的那些小商人,也不可能会坚持。

  只要从灯塔国购买大豆回国,就必然赚钱的情况下,无数的金钱主义者、投机主义者都会选择购买灯塔国大豆。

  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设置高昂的关税继续保护国内的豆农,然而有着世贸组织的制约,这是最开始就已经排除的答案。

  与其让无数中小企业来采购大豆,还不如让国内的龙头企业来做这件事,起码便于统计、管理,同时安全问题也有一定的保障。

  其次,灯塔国对于华夏的农产品市场可以说是势在必得,就算这一次倾销被华夏拒绝了那灯塔国也还有更多的手段来攻击华夏市场。

  与其化明枪为暗箭,不如就先接下“倾泻”,然后再想办法处理这件事情。

  显然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谁知道这件事是否会泄露,以及是否会出现无耻的投机者,想从中谋取利润呢?

  每一次国家级别的金融战争中,谋取私利的投机者从来不在少数。

  所以赵安最终决定这件事不告诉其他的企业。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赵安和宋桥教授决定不告诉国家的一点,那便是——这件事其实是国家默许的。

  一开始赵安只是单纯的认为,国家默许国内大豆市场受到冲击是为了顺利加入世贸组织,让国家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也就是所谓的舍小取大。

  但是在宋桥教授的指点下,赵安又收集了一些华夏国内的数据,发现这件事的复杂程度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之前已经提及了华夏的大豆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大豆市场急需更廉价的豆源。

  然而在了解国内的种植情况、消费情况后,赵安发现华夏大米、小麦的需求量其实也在快速上升。

  只不过因为大豆的价格上涨幅度更快,但凡适合种植大豆土地的所有者们,都更愿意种植大豆。

  说到底:华夏的可用耕地面积太少了,现在已经无法同时满足大豆、小麦、大米的种植需求,必须要做出取舍。

  在无法保证所有的作物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华夏政/府的决定是抛出相对不重要的领域,然后全力保证基本作物的自足情况。

  很明显最后国家的选择是小麦与大米,因为这两样才是华夏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就算未来某一天发生什么剧烈的国际冲突,华夏没有办法再从国外进口任何农作物。只要大米、小麦的自足率够高,那华夏就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粮食危机。

  而主要提供大豆油与豆粕的大豆,则成为了华夏政/府选择的牺牲品。这已经是目前形势下,政/府能够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无论何时不要小瞧政/府的选择与智慧,每一个决定背后都有无数的原因与深远的脉络。

  只不过政府也没有预料到大豆金融市场未来几年的变化,甚至连宋桥教授都不敢保证自己就能完全应付三大粮商的金融手段。

  想通这一点,赵安便决定这件事暂时不告诉政/府,而是以一个商人的身份进行独立运作,等战争正式拉开序幕之后,再告诉政府。

  他也有一点点私心,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向政府解释,他如此笃定市场未来的变化。如果只是一个猜测的话,政府并不会特别重视。

  宋桥教授已经告诉过赵安,食安的家底有可能都会折损在接下来的战争之中,还会背上各种骂名,所以宋桥教授必须要再亲自问问赵安最终的选择。

  这个问题不亚于哈姆雷特所面临的抉择: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嗯,我已经想好了,这件事我必须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