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借钱
作者:何枝      更新:2023-07-23 13:51      字数:6904
  “这件事我必须要做。”

  赵安说这句话的时候, 表情很平淡, 仿佛根本没有意识到他所做的选择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也不在乎是否会背负骂名。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赵安对于自己的选择有相当清楚的认识。在不同的结果之间进行衡量与选择,既然做了决定就不会再有任何的犹豫与踟蹰, 这就是赵安一贯的个性。

  看着赵安的反应, 宋桥教授不动声色地露出了一个赞许的表情:好小子,有魄力, 有担当。

  “不过赵安,有一件事是你想岔了。灯塔国大豆绝对不可能出现连续两年分供大于求的情况。三大粮商对于灯塔国市场的控制力如此之强,他们会犯这么愚蠢的错误吗?”

  “您是说, 这一切都是灯塔国有意为之。”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赵安也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整理清楚了。

  三大粮商控制着整个灯塔国超过90%的农场主,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每年市场的规模进行提前规划。

  任何农产品市场有生产剩余的迹象,他们立刻会把生产资料投入其他领域。

  但偏偏灯塔国2000年已经发生了大豆生产过剩的事情, 而2001年农场主们完全没有缩减大豆的种植面积, 导致今年堆积的大豆已经达到了一个夸张的数目。

  唯一的解释就是三大粮商早就计划好要生产过剩的大豆, 然后等待一个需求者主动找上门来了。

  而现在这个需求者的身份已经很明显了, 就是华夏。

  “宋老师,您是不是太高估他们了啊。”

  最少从三年前开始, 灯塔国的大豆生产就已经有了生产过剩的苗头, 难道灯塔国从哪个时候开始设好陷阱等着华夏?

  “赵安,你的食安是从什么时候就意识到华夏加入世贸组织是必然的趋势,然后开始建立进出口食品链的?”

  “有三、四年了吧。”

  赵安老实地回答道, 在市场之中多待一段时间,都能察觉到国家的动向与计划,如何让企业的发展顺应整个时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连你一个企业都能够大致估算出国家入世的计划与时间,灯塔国怎么可能不清楚华夏的动向。这几年来等灯塔国一直把华夏当做第二个红联对待,这些手段不过都是当年玩剩的。至于……”

  说到这里,宋桥教授就已经停了下来,后面话并不适合说出口,但赵安已然心领神会。

  如果灯塔国真把华夏当做第二个红联对待,那灯塔国对华夏采取如何谨慎的手段都不过分,对于当年的历史赵安也有所了解,他很清楚灯塔国在世界争霸方面可谓不择手段。

  不过已经做了决定,赵安就没有考虑过后会的事情,他对宋桥教授说道:

  “宋老师,哪怕这是对方精心准备几年的陷进我也要试试。”

  直到这个时候,宋桥教授才露出一个畅快的笑容,说道:

  “那还愣着做什么,开始做正事吧。天华把东西拿出来。”

  江天华听到宋桥教授叫自己,立刻从自己身后拿出一个大型的背包,放在房间的办公桌上。

  厚厚的材料、稿纸、两个金融计算器,以及一台重达7斤而且外观相当丑陋笔记本。

  这次的笔记本可是正儿八经的便携计算机,这已经是thinkpad在2001年最高端的笔记本,只不过在赵安眼中依旧笨重且难看。

  但数据处理方面,便携计算机依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这次考察才不辞辛苦地随身携带如此厚重的电脑。

  金融战争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形容词,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精心的计算与考量。

  此时宋桥教授坐在办公桌中央,而赵安、郭凯、江天华三人就围绕着宋桥教授,帮忙处理数据。

  法学系出声的王泽刚也没有闲着,随时和国内进行联系,获取最新的消息。

  “考察团目前有意将将大豆的价格打压至350灯塔币,但我估计他们的心里价位大概在380灯塔币左右。”

  赵安向宋桥教授提供考察团方面的数据,这将影响到考察团最后的利润率以及购买数量。

  “灯塔国不可能同意这个报价,世贸组织规定了反倾销法案,如果华夏正式加入世贸之后,可以利用反倾销法案进行反击。灯塔国不可能会犯这个错误。反倾销的价格差率是6%,你们立刻算一下。”

  对于世贸组织各种法规中的数据,宋桥教授信手拈来。为了帮助华夏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于这些文件宋桥教授研读过无数次。

  “390.1灯塔币。”

  这是一个很简单计算,江天华立刻给出了答案。

  只要灯塔国向华销售大豆的价格低于这个数字,那灯塔国就属于倾销行为,会被相关法律定义为不正当竞争,这也算是世贸组织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护。

  “看来灯塔国早就已经计算好了,最终的价格极有可能是390灯塔币。”

  赵安感叹了一句灯塔国的殚精竭虑,恐怕这10灯塔币的差距也是灯塔国和三大粮商一起预留出来来的谈判空间,就是为了能华夏官方和考察团放松警惕。

  “以390灯塔币这个价格进行计算。”

  宋桥教授一声令下,赵安三人立刻开始进行数据的初步处理。

  商务部已经和各位考察团代表沟通过低息特别贷款的事情,为了保证考察团内部的稳定,所以这次国家一视同仁,每个公司的贷款额度都一模一样。

  不出意外所有的公司都会把所有的贷款额度用完,毕竟贷款利息低到几乎不存在。

  至于这些代表是否有准备额外的外汇,是否会采购其他的农作物,则是更加详细、机密的数据。

  总体而言,可以估算出一个大概的大豆采购数据。

  而这些灯塔国大豆在运输回国后,必然会对华夏大豆产生冲击。重量、价格、税率、时间等等数据则决定着冲击波动的大小。

  除此之外还有灯塔国的仓储情况、再投资估算、下一季大豆的产量与价格评估等等。

  在金融的世界里有这么一条黄金规律——谁能掌握足够多的信息,谁就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现在赵安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根据这几天考察团、商务部的态度与倾向,将所有的信息进行量化。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还好在出发之前宋桥教授对于三个人都进行了额外的培训,他们三个人整理出来的信息准确度尚且勉强。

  而宋桥教授也没有闲着,他在一旁指导三人的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旦基础数据出错,无论之后的模型再精确、算法再高明,依然只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结论。

  在赵安三人把所有的基础数据处理完后,他们便全部交给了宋桥教授,接下来才是宋桥教授的个人表演时间。

  1990年,华夏真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代表着华夏期货市场的诞生。而大豆便是最早的一批期货标的物。

  接下来的十年里,华夏期货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到1998年的时候华夏证监会重新修订了六个合约,大豆合约赫然名列其中。

  今年国家五年会议再次强调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豆期货合约更是重中之重。

  一旦华夏考察团大量购买灯塔国大豆的消息传回国内,必然会引发地震般的动荡。赵安想要做的便是通过期货市场提前对国内的大豆种植农户进行预警。

  就算廉价进口大豆进入国内市场,起码能够保证大豆的收购价格保持基本的稳定。

  而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已经是十二月,所有的大豆种植土地都处于冬休期,农民有足够的时间调整明年的种植计划。

  但对于期货价格的预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计算市场的供需关系会在理想条件下达到什么价位的平衡,更重要是要知道当期货价格发生剧烈波动的时候,有多少资金会进入整个市场,以及这些资金会进行怎样的操作。

  比如此时的赵安,对于国内的大豆交易价格必然是看空,也就是赵安认为国内的大豆价格会下跌。

  那赵安就可以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怎样的价格进行交易,通过合约的方式进行虚拟的买卖。

  如果赵安约定的这个价格正确,那赵安就可以收获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合约保证金的利润。

  只要能够预测未来的市场,就能够利用杠杆率获得难以想象的利润。这就是金融的魅力,但也是最可怕的地方 。

  因为金融本质上就是一个零和博弈市场,只要有人赚钱就肯定有人会亏损。所以市场的其他参与者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赵安设定一个交割价,然后接受亏损的到来。

  肯定会有其他的期货市场参与者试图通过做空或者做多的方式来强行控制大豆的交割价格。

  只要资本足够雄厚,理论上就可以长期控制市场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赵安能够提前预估到市场的均衡价格,也有可能因为其他参与者的狙击而导致失败。

  所以预估有多少资金会狙击赵安对于华夏国内大豆市场的做空,并且推测对方的手段、价位,才是第一战的关键之处。

  也只有宋桥教授,在华夏金融、期货市场这么多年累计的经验、见识、人脉等等,才足以制定出万无一失的方案。

  在整个期货战争具体制定、指挥过程之中,宋桥教授的作用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

  如果宋桥教授愿意,和考察团的任何一家公司合作,都可以在华夏期货市场轻松席卷上亿的利润。

  而这也是为什么考察代表们交际脑汁也想和宋桥教授搭上关系的原因。称宋桥教授为人形印钞机也不为过。

  然而宋桥教授最终还是选择了帮助赵安,因为他确信对于赵安而言,钱肯定重要,但钱绝对不是赵安唯一的追求,赵安起码是一个有底线的商人。

  “最后的平衡价格大概在580灯塔币左右,但是期货最多可以做空到510,估计在700,650以及600这三个口子会遭狙击,总资金大概在6亿左右。

  就算考虑这些资金内部可能会有损耗,但你想要抵挡住这几轮攻势,你起码要准备1.5亿的现金流才行。”

  宋桥教授用一种可以称为寡淡的语气报出几个数据,但任何一个数字传出去都足以激起千层海浪。

  目前华夏国内的大豆交易价格接近800灯塔币/蒲式耳,与宋桥教授所估计的平衡价格相差30%。

  这可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一个百分点都足以引发震动的地方。更别说最低可以做空至500灯塔币,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价格。

  赵安也没有任何的怀疑,他同样了解宋桥教授的为人,他也亲眼看着宋桥教授为了一个数据反复计算多次,他对最后的结果十分信任。

  只不过1.5亿的现金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宋老师,第一批期货需要多少现金,以及大概的价位和交割时间。”

  如果想要做空期货市场,那期货的购买就不能一次性在远期购买平衡价,必须要进行组合操作,短中远期、不同价位。

  这其实也是一个对市场释放信号的过程,还能平衡杠杆率与风险。

  “第一次购买要求最高,根据运输时间,购买两个月后的短期合约,交割价格定在740。然后四个月后的短期合约可以直接定在700。我建议投入8000万左右的资金,足以撬动10个亿左右的期货合约,能够让国内那些人行动起来了。”

  投入的资金都是保证金,它计算的是现在价格与交割价格之间的差值,所有会有较大的金融杠杆,当然一旦失败,这8000万也会全部亏损。

  食安现在的市值肯定不止一两亿,如果考虑到食安一直以来的布局,已经能够达到一个惊人的数额。

  只不过食安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利润大部分都投入了公司的再扩张之中,现金流一直不是特别充裕。

  赵安在临行之前,有清点过食安目前可以使用的现金流,大概在6000万左右,如果等之前牛奶产品的退税到账,应该还有3000万左右的现金。

  只不过另外6000万的现金流缺口,还得再想想办法。

  “宋老师,就按照您的计划来了,能麻烦你给我一个详细的方案吗?我好让国内的员工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执行。”

  “嗯,给我点时间。”

  宋桥教授点了点头,然后让郭凯和江天华继续给他打下手,他已经从王泽刚的表情上看出问题了。

  在刚才说到1.5亿的时候,王泽刚脸上就露出了焦虑的表情。作为食安的副董事,王泽刚对于食安的情况肯定很了解

  只不过宋桥教授并没有选择多说什么,以他的人脉资源想要筹集这笔现金并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有了其他资金的介入,这件事就越发的难以控制了。

  更何况赵安也没有开口求助,反而一脸沉稳,恐怕他已经有想法了,那就相信赵安吧。

  赵安一个人离开了宋桥教授的房间,回到自己屋中,看了看手表确定华夏的时间后,赵安拨通了一个电话。

  “爸,还没睡呢?”

  “你不是在灯塔国吗?是不是遇到资金不够用了?我不是给你说了,提前把我和你妈的钱带上吗?”

  赵安还在犹豫怎么开口的时候,赵父已经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

  这就是所谓的知子莫若父。

  平时没有正事的时候,赵安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询问父母的情况。可一旦遇到麻烦的问题,赵安就会突然失去联络,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解决问题,不想让自己父母担心。

  这个愚蠢的习惯赵安这辈子也没能改掉,从小到大超过一天没有打电话,赵父赵母就会知道赵安最近压力肯定特别大,比如之前“三聚氰胺”事件的时候,赵安就很少和父母联系。

  殊不知越是想要一个人承担一切,身后的父母越是担心。

  而这次前往灯塔国之前,赵安就已经和父母说过筹备现金的事了,所以此时赵安电话打来,赵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赵安的想法。

  但是这次的金融操作凶险万分,赵安觉得自己有必要把其中得失、凶险给赵父好好说一遍,因为赵安也不能确定这次自己是否成功。

  “爸,这次的情况很麻烦。大量的灯塔国大豆涌入华夏……”

  然而赵安刚开始解释几句,便被赵父再次打断。

  “你给我说那些金融方面的事情,我又不懂。我就问你,你觉得这件事你应不应该去做。”

  “应该。”

  赵安的回答一如既往的坚定。

  “那就对了。既然这是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要去考虑失败的后果。放心,这些钱都是流动资金,不会影响红秀和跃华运营的。”

  “谢谢爸爸。”

  就在赵安为自己父亲话而感动的时候,电话中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傻小子,你别想些有的没的。钱这个东西,一点都不重要,你就大胆的地去做吧。说,怎么把钱给你。”

  如此豪爽的声音自然是赵母,她实在看不下去赵父的故做深沉,直接把电话从赵父手中抢了过来。

  本来心中的几分感动此时全部化作了哭笑不得,赵安把钱打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

  在被赵母训斥了几分钟后,电话才被挂断。赵父赵母在不影响经营的情况下,为赵安筹措了5000万的现金,已经解决了赵安的燃眉之急。

  至于另外的1000万缺口,赵安还有些犹豫。

  这笔巨额资金的使用肯定不能够曝光,在不告知资金使用的情况下到处筹资金,很有可能会传出“食安资产负债出现问题”等各种谣言。虽然不是什么□□烦,但始终要浪费精力去处理。

  手上还有大额现金、可以信赖的人选……

  赵安脑海中立刻蹦出了一个人,他怎么就忘了自己家里还有个小富翁了呢?

  立刻拨打电话,电话刚刚响了两声,便接通了:

  “安安,今天你不忙吗!”

  这世界上能以如此亲昵的语气叫赵安小名,还让赵安露出傻子式笑容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计嘉树。

  “这几天还是挺忙的,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

  前几天一直在忙碌没有空和计嘉树煲电话粥,此时聊起这些事情,赵安发现自己有无数的话想和计嘉树分享。

  不是理智阻止了赵安煲电话粥的行为,而是计嘉树打断了赵安的唠叨,开门见山地说道:

  “有这么多事情需要处理,还在这个时候给我打电话,你应该有什么事要给我说吧。”

  赵安一时为之语塞,怎么感觉只有自己是恋爱脑呢?既然说道正事,赵安也没有任何的矫情或者犹豫,直接开口说道:

  “小树,把你存的钱借我呗。”

  赵安知道食安给计嘉树每年的分红他都没有动用过,一直存在当初那张银行卡上。

  前段时间计嘉树准备给自己父母买房子,拜托赵安帮他整理财产。

  除了分红的几百万以外,计嘉树出道两年的代言费、演出费、词曲费、专辑分红也有三、四百万的收入,零零总总也有一千来万。

  只不过赵安告诉计嘉树暂时不是买房的时机,让计嘉树再等等。计嘉树自然没有任何的意见,便把钱又存了起来。

  所以赵安很清楚现在的计嘉树就是个小土豪,而且计嘉树一直就没有放弃过赚钱养赵安的想法。

  “好啊,等你回来给你吗?”

  借钱其实是一件特别私密的事情。在华夏经常有人说“无论多好的关系,一旦借钱就全露馅”。

  多少夫妻涉及到钱的问题也不欢而散,更别说赵安和计嘉树之间并没有那一张红书的保证。

  然而这两人,一个问得理直气壮,一个答得理所当然。

  计嘉树甚至没有问赵安需要借多少,因为他很清楚以赵安的赚钱能力需要借钱的时候,那就是真的很缺钱。

  所以计嘉树又说道:

  “有歌手向我买歌,还有几个广告一直没确定,如果你需要钱的话,那再等我一个周,我能再攒一点。”

  “不用了,你的小金库就够用了。等两年还你个大金库。”

  “好呀。”

  两个人隔着一整个地球,在电话的两端同时笑了起来。

  正事说完后,计嘉树主动挂了电话,他听得出赵安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回到宋桥教授房间的赵安,已经没了刚才的紧张。此时,宋桥教授的初步期货操作方案也已经完成,他直接递给赵安。

  赵安看了看操作方案,心中大定,低声而自信地说道:

  “明天早上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