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论文
作者:何枝      更新:2023-07-23 13:53      字数:3475
  宋桥教授的办公室内。

  七八本论文期刊摆放在宋桥教授的办公桌上, 赵安一走进办公室的大门就看到了。

  这些期刊中文英文都有, 其中好几本还是国际一流的经济学期刊, 可以说是经济学界内的权威期刊。国内能够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教授都少之又少,也只有这些期刊,才有足够的分量,满足赵安的要求。

  很明显,宋桥教授就是能够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大佬,而且宋桥教授本来更是这些顶级期刊的审稿人。

  宋桥教授坐在办公椅上, 一脸风轻云淡的表情,把办公桌上的期刊推到在外面前说道:

  “四篇文章中英两版,一共八本期刊都已经出样刊了,托了一些关系。外文期刊都还不错,应该符合你的要求了。”

  宋桥乔说说的不错,那可真是太不错了。

  赵安看了一眼期刊的名字, 《灯塔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这些可都是经济学界一流的期刊啊。

  赵安根本没有放开期刊目录,先是向宋桥教授认真地鞠了一躬, 说道:

  “宋老师这件事真的麻烦你了。”

  就以赵安一个p大本科毕业生的身份, 想要独立在这些期刊上发文章根本就是做梦, 全靠宋桥教授通过通讯作者为论文进行背书。

  所谓的通讯作者就是对这篇文章的内容、结论进行背书, 其意义甚至可以和本人发表期刊相提并论,这也是这些顶级期刊为什么愿意接受这几篇论文最主要的原因。

  而且说实话,赵安离开学校离开学术已经太久了,虽然准备写论文的时候有江天华在一旁帮他,但是论文的质量也不尽人意。

  最后还是宋桥教授亲自出马, 三审其稿,才有了最终的论文成品。

  “其实这件事情比我预想中的要顺利很多,尤其是那一篇有关大豆期货战争的论文。当那几个审稿人知道这篇论文是由以你这个当事人写的,他们甚至没有看内容就口头上先答应下来。毕竟这件事对于他们的触动太大了。”

  其中有一篇就是关于当天大豆期货的论文,在征得国内相关部门以及宋桥教授的同意之后,赵安才决定把当年的一些事情给写出来。

  而有了这篇论文作为敲门砖,那些期刊审稿人对于其他几篇论文的重视度也高了不少。

  在加上这些年华夏经济的发展奇迹,食安公司在短短十年之中的崛起,都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问题,所以最后几篇论文才得以顺利发表。

  “但没有宋老师的帮助,这几篇论文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完成。”

  宋桥教授并没有继续和赵安谦虚,而是说起论文的事情。

  “你这是准备向社会公布你这些年所作所为的原因?”

  作为通讯作者的宋桥教授自然提前看过赵安的论文。再加上这些年他对于赵安以及食安公司一直都很关注。所以对于赵安的想法,他一瞬间就猜了出来。

  “这件事情不能够再继续下去了,否则公司的运营都会受到影响。”

  赵安点了点头,语气比较平淡。

  “你那几篇关于国家产业经济结构的论文的确不错,还有关于农业产值的论文也很有用。国家虽然追求经济发展,但不能只强调工业与制造业,农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再加上你这些年做的事情,可以说是功在千秋。”

  这还是宋桥教授第一次这么夸奖一个人,而且所用的词语已经是最高的赞美了。他说这话的时候一直在观察赵安的表情。

  没有因为自己的行为被误解而愤怒,也没有为自己的成就而洋洋得意。

  看到赵安如此的坦然,宋桥教授在心里暗暗称赞赵安两句,不骄不躁,谦谦君子。

  “我没有那么伟大,只不过我与农业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罢了。任何一个食品企业,任何一个华夏企业,都会希望国内的农产业能够健康发展。”

  “马上国内的华夏经济学家智囊会议就要开始了。这次智囊团有邀请我去演讲,要不你就去讲这个主题吧。”

  这可是华夏经济学界内规格最高的会议,能够做主题演讲的嘉宾,可以说都是学界内的赫赫人物。

  哪怕赵安身价再高,听说让自己去参加这种会议,并且发表演讲。第一时间的反应也是不可思议,立刻推脱道:

  “宋老师我还不够格吧。”

  “有什么不够格,这几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可是我,单凭这一点就足够了。”

  宋桥教授说这话的时候也流露出一种强大的自信。虽然他很欣赏赵安,但这几篇论文也是他亲自审核并且做了修改。

  如果论文的最终质量不符合他的要求,他根本不可署名,这是他作为一个学者对于自己的要求。

  看着赵安还在犹豫,宋桥教授也不介意透露一些信息:

  “放心吧,这几篇论文寄出去的时候,那几个老家伙都有看过这几篇论文,还问过我相关的情况。如果你要去讲这几篇论文,他们肯定会同意的。”

  感受到宋桥教授对于自己的关心,赵安也不再犹豫,对着宋桥教授说道:

  “那就感谢宋老师了。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些年虽然没有当年大豆期货那样的壮举,但有空的时候,赵安都会来旁听宋桥教授的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宋桥教授对于赵安的帮助,的确称得上老师这两个字。

  华夏经济学家智囊会议,就在京城召开。

  “接下来有请食安公司的董事长赵安先生,为我们做专题报告《国家经济发展与农业市场》。”

  主持人说完名字之后,场下的经济学者们也纷纷鼓掌。

  虽然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赵安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但光是食安公司这个名字就已经足够让他们认真了。

  食安公司是华夏国内,极少数产值超过10亿,但是依然没有上市的公司。它的诞生、发展、历史乃至于现在的管理模式,都可以说是超前的存在。

  很多经济学者都以食安公司,以及和它关系匪浅的跃华、红秀是作为素材写了很多论文。

  今天能够听到赵安进行主题演讲,可能也会涉及到食安的一些内部信息,对于这些学者而言都是有价值的信息。

  关于食安集团的总裁,拥有超越一般明星的颜值,这件事情在网上、业内已经是一件半公开的事了。

  再加上赵安已经登顶过几次国内著名的企业杂志封面,很多人对于赵安的外表都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看到一身西装革履,气宇轩昂的赵安走上讲台,也没有多大的意外。

  当然那些跟着自己导师来参加会议混资历,对于国内市场并不是特别了解的年轻学生来说,第一次看到赵安,还是有些震撼。

  “接下来我要讲的有关于《国家经济发展与农业市场》专题报告,基于本人在《经济学期刊》、《灯塔国经济评论》等几本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报告中的详细数据在论文中都可以找到,更加详细的情况,各位可以参考论文。”

  当听到这几个期刊名字的时候,在场大多数的经济学者都觉得自己出现了幻听。

  能过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学者,对于国际期刊都比较了解,他们从来不知道赵安这个商人,还有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不过投影仪已经把相关的目录信息给投影在屏幕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怀疑赵安会在这种时候造假,只能匆匆的把论文名字给记下,准备回去好好看一看这几篇论文,同时对于赵安接下来的专题报告更加认真了。

  “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上升,这十多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就不在一一赘述。

  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背后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持续的。

  首先是国家层面把经济开发的重点关注于工业发展,这对于环境、资源都破坏都相当巨大……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的利益人口福利。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才造就了我国制造业市场的繁荣。

  但是随着我国人均gdp的不断上升,这也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总有一天会消失。根据我的推测,我国会在2013年之后,便迎来经济的转型危机……

  关于我国工业制造业的情况,在这里就不展开论述。因为我所从事的行业,扎根于广袤的土地之上,所以在这里我想就农业展开两个方面的讨论。

  首先是我国经济分配的极度不平衡,因为能够创造大量利润的都是制造业。根据资本的集中,我国工人阶级收入在不断上升。而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远远低于世界发展平均水平。

  (相关的图标,农民平均收入、农业产值占比)

  我现在的农民进城打工现象十分明显,大量的土地荒废,城市集中化严重,城市土地价格不断上升……

  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说有大量的现金掌握在老百姓的手中。

  现在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百姓需要花钱的地方没有那么多,准确的说是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越农业发展速度。

  我国的恩格尔系数[1]不断下降,虽然从宏观角度来说,这代表着我国人民越来越富裕,不用再为食品进行焦虑。

  但现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远远跟不上物质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投资的渠道,现在房地产似乎成为了人们最看好的投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