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谈话
作者:何枝      更新:2023-07-23 13:53      字数:6859
  “这些年, 社会公众手中的闲散资金越来越多, 但是缺乏合理的投资与消费途径。从股市规模、投资者分布等数据中可以看出, 股市投资金额越来越大,但并不是我国消费者理想的投资市场。

  于是公众开始尽可能寻找另外一个投资市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在逐渐升温,备受投资们的关注。

  房地产之所以能成为投资者的目标,直接原因是大量的农村人就向城市转移,对于住房的刚性需求增加。

  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农村收入低、教育差……在农村看不见任何的发展希望。

  农村人口的城市聚集现象的确为城市带来了暂时的gdp增长。但这种单纯以土地、低级制造业为拉动力的增长方式, 在我看来是在透支华夏未来的潜力。

  而且一旦国/家产业结构发生失衡,对整个经济造成的后果几乎是毁灭性的。我们不能等待被迫转型,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在工业方面,国/家已经有了各项措施,强调于高尖端领域的发展。虽然目前投入程度还不够,但大体方针并没有问题。

  我所想要探讨的是我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最直接的问题是, 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太低。这一原因是复杂的……”

  赵安先后从农业土地制度、农业发展水平、农机产业链、农产品价格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横纵对比、列举详细。

  农业问题并不简单。所有农民都穷吗?也不是。农村的贫富差距也一直很大。

  华夏地广物博, 也造成了农业资源的天然不对等。同样的工作与投入, 最终获得的收入却天壤之别, 而这仅仅是无数问题中的一个。

  一个专题报告的时间不过2、30分钟, 根本不可能把农业问题的困难与出路说清楚。

  在报告开始之前,赵安专门提及自己的论文,真的是为了炫耀和引起参会者的注意吗?这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赵安想让更多的学者会后,够他的论文,引发对农业问题的重视。这个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学术富矿, 有无数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果能够吸引足够多的学者研究华夏农业问题,并且形成一定的学界共识,就可以从学界去推动政策的改变,尤其是那些顶尖的学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战略部署。

  能尽早改善、提高农业水品,也就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了。

  整个讲话过程持续了半个小时,赵安感觉自己口干舌燥,但依然条理清晰,毕竟这些内容花费他无数个日日夜夜。

  在2005一整年中,赵安亲自前往调查的农村就有十余个。更别说跃华按照赵安要求收集的大量数据、信息。

  光是这些一手数据的收集,花费就高达数十万。

  学术研究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它们建立在反复论证的理论与翔实的信息之上。

  至于搜集各国文献,建立数据模型,更是让赵安时常熬夜。

  去年赵安和计嘉树两人都快组成熬夜二人组了,一个在晚上写歌,因为有灵感,而另外一个人在写论文,因为只有晚上有时间。

  别墅中有一个巨大的书房,四面都是壁式书柜,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图书、文献。

  然后书房中间有一张舒适的长桌,两人就经常面对面工作。疲倦的时候抬头看一眼对方,又是满满的动力。

  晚上饿了之后,便会有帮厨的佣人给二人准备宵夜。不过有的时候,赵安也会亲自下厨,做一些计嘉树喜欢吃的小吃。

  并不一定最美味、最正宗,但一定是二人最熟悉的味道。

  这几篇论文就是这样熬夜完成,赵安早就把所有的关键内容牢牢记在心中,此时各种数据、理论、案例信手拈来。

  接近三十分钟不间断的解说,赵安感觉自己的背后已经布满薄汗的时候,总算是将大致的推论过程讲完。

  比上次讲说稍微好一些,赵安有些紧张地想到。

  整个房间内一片安静,并没有任何的鼓掌声,和前段时间专题报告的反应截然不同。

  当时在赵安完成主题报告之后,整个会议室内爆发出一片如雷的响声。所有与会人员都能感受到赵安主题报告的含金量。

  不单单是因为那些成本高昂的数据与引证,而是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

  信息、数据、理论,只要投入足够的精力与金钱,总能弄个七七八八。但论文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推论出有价值的结论。

  显然赵安农业专题报告中的结论与解决办法是具有说服力的,这也是为什么与会学者们纷纷鼓掌的原因。

  能从现在眺望未来,何其困难,然而赵安做到了。

  这让学者们对于赵安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可此时的场景又不同,当时面对会议室内数百人,赵安都能侃侃而谈,然而此时房间中只有寥寥十余人,却让赵安压力倍增,因为他们是真正意义上能够影响国/家决定的人。

  “不错,分析的很不错。”

  坐在中间的长者拍了拍手,屋内其余众人立刻跟着鼓掌。

  这名长者是分管国内经济改革的领导人,他转身对一旁的宋桥教授说道:

  “老宋啊,你的学生很优秀啊,年轻有为啊,比你年轻时候还有干劲!”

  “那也不看看是谁得学生,老徐,今天拖你来听这个专题报告,没错吧。”

  宋桥教授脸上有一丝自豪,打心底里他就把赵安看做自己的学生。和江天华一样都是自己的学生,都是好孩子。

  至于“老徐”则是宋桥教授对于这名领导人的称呼,其实国内和宋桥教授一个级别的学者也还有不少,但他们断然不敢称呼对方为“老徐”,都得尊称一句“徐委”。

  主要因为宋桥教授和徐委当年不仅是大学的同窗,更是上下铺的关系。毕业后一个出仕从政,一个专研学术,两人的关系也一直没淡过。

  从某种角度来说,宋桥教授在学术界、政界拥有超然的地位,与徐委之间矫情也分不开。

  所谓树大招风,宋桥教授平时很少主动拜托徐委帮什么忙。只不过这一次,宋桥教授也算是为赵安破了例。

  在华夏经济学家智囊会议上,赵安的专题报告获得了满堂的喝彩。很多国内的顶级学者都和赵安进行了私下的交流。他们都表示华夏的农业问题的确会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这些学者表示他们之后都会在农业方面做更多的研究,希望能够得到食安的帮助。

  他们所要的帮助并不是金钱,而是能够真切的了解到国内农民的情况,比如赵安手中的各种数据。

  只有足够真实的数据才有可能推断出正确的结果。

  赵安自然不会拒绝,许诺愿意随时提供帮助。赵安甚至在心中思考是否要建立相关的科研基金。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在自然科学方面,赵安他们家的三大企业,每年投入科研基金都已经超过千万,但经济社科方面同样需要研究与发展。

  基金的事暂且不谈,赵安的研究能到如此多学者的认可,足以证明其重要性与正确性。

  到这一步来,赵安已经可以尝试推动学界研究,获得政/府注意。

  只不过赵安原本的计划,接下来的事情可能会有一些麻烦。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职,赵安的做法在一些人眼中的确已经超出了赵安的本分,如果继续坚持的话,可能会引来很多麻烦。

  赵安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并不准备继续麻烦宋桥教授。

  然而谁知道宋桥教授又一次帮忙赵安组织与政/府高官的交流,更是出面请来了徐委,就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场合。

  给这些人做专题报告,赵安怎么可能不紧张?还好赵安并没有任何的失误,实在是这些材料、论文他太熟悉了。

  绝大部分的人赵安都不认识,只有商务部的马局长坐在一群人中的最边上,足以证明这十多人的地位有多么的恐怖。

  “赵安同志,马局长已经把你这两年的材料所作所为都给我看过了。的确很不容易。现在社会公众对于你的行为可能不那么理解,但也不要灰心,我们做实事的就要有那股子实干、谦虚的精神。是功是过日后自然会见分晓。”

  其实有徐委的这句话,赵安基本算是拿到了免死金牌。只要政/府不出面整治食安,食安就能以现在的速度继续扩张。

  无论哪些通常采取什么样的舆论攻势,都无法撼动食安。

  但是赵安做这么多的准备,从来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是为了食安的扩张。他想要的东西更多,所以赵安鼓足勇气说道:

  “徐委,我能等,但是农民们不能等啊。城市化这个现象在我国基本是不可逆的。现在国/家三大产业的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不能再让房地产企业压榨其他行业的发展了。”

  而这也是赵安的目的之一。

  十多年后有人回过头来探讨,华夏的房地产为何在2005年之后,开始疯狂增长。

  其中有一种学说便是:当时国内经济繁荣,百姓手中资金充裕,在国内投资、艺术、教育、高新市场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需要一个蓄水池来积蓄这些现金。

  而房地产成为了当时最理想的蓄水池。

  华夏人自古便有安土重迁的情绪,对于房屋、对于家有一种来自于血缘和历史的重视。所以人们也愿意在房地产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只不过谁也没有想到,房地产逐渐成为了一种投资手段。大量的投资者并不是因为刚需而购买房屋,仅仅是因为它有升值的空间。

  国/家不是没有想过要控制房地产,不过华夏的经济速度太快了。

  就好像一个动物,外面的肌肉越来越发达,但是那里的骨头还不够坚硬,根本没有办法自我医治。

  赵安并不认为自己有一己之力,能够解决这个倾全国之力都未能解决的问题。

  他所关心的只是,在经济泡沫严重、经济结构偏斜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华夏农民的生存条件而已。

  然而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只要努力,它便能够获得成功。起码在经济发展这个事情上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作为主管经济发展的领导人,经济学科班出身的学术性官员,与宋桥教授又是多年好友,徐委对于国/家的经济形势十分了解,他说道:

  “不是国/家不发展农业,只是万事都有轻重缓急。想要在世界上立足,工业才是最紧急的事情。”

  类似的答案,赵安已经听过很多次了,这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主流观念。权衡利弊,工业为重。

  赵安可不是一个没有准备又愿意认输的人。

  “其实国/家只要用力打击劣质食品,并且提高相关标准就可以了。市场会主动调节的。”

  这就是赵安的基本想法,通过提高质量的方法来提高农业总产值。

  为什么百姓手中有那么多的流动资金,国/家没有办法把它们集中投入高端技术领域的发展呢?

  原因很简单,作为个体而言的人,进行产业投资是杯水车薪的,不仅容易失败,同时也难以获得回报。

  又基于种种原因,华夏的股市一直未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并没能为高新企业募集资金。

  在投资渠道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想要稀释人们手中的现金流,最简单的做法并不是建立另外的蓄水池,而是把这些水灌溉在土地之上。

  这就是赵安前两年一直在做的事情,通过不断提升品牌形象、获得品牌溢价,然后将这些溢价返还给农民。

  食安的确同高质量食品赚取了高昂的利润,但超过50%以上的利润都实实在在地分配到了农民的手中。

  看到徐委并没有不耐烦的表情,赵安便以食安为例进行,进行解释如何完成市场的推动。

  虽然之前一直有人在抨击食安的产品每年都在进行涨价。但事实上赵安一直有在控制价格的增长幅度,基本上与gdp的增加速度持平。

  所以虽然价格在一直上涨,但并没有对消费者造成额外的福袋。

  赵安在这方面已经通过实践取得了成绩,所以他对自己的解决方案十分自信。

  现在很多廉价产品之所以能够横行,利润率惊人,那就是因为是个生产环节压缩了太多成本。

  如果国/家加强食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加大惩罚力度。对于廉价产品,主要是其中劣质、有害食品的打击必然是致命的。

  到时候市场自然会回归健康,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通过竞争来获取市场份额。

  赵安说到后面的时候,情绪难免有一激动。因为他知道,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就在眼前,他想要说服徐委。

  然而徐委是真正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他能够看得出赵安的情真意切、拳拳之心,但他也不可能这么被轻易说服,他说道: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国/家严厉查处低端市场,那些消费低端市场的人群该怎么办呢?这些市场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还有人需要它们。难道有人不想选择更安全的食品吗?何不食肉糜。”

  又是这一套理论。

  在华夏的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问题,食品领域也是如此。

  总有人在为市场找借口,说每个阶段的生产条件不一样,现在的华夏还不足以提供那么多品质优良的食物,有低端市场也是正常的情况。

  某些厂商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在市场之中为非作歹,他们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有任何的过错,反而会有一种病态的心理:我这是在给穷人提供生存条件。

  人们总是希望市场能够自动地调节变好,但事实是不可能的。

  十五六年后的华夏,经济够发达了吗?早就够了。

  然而根据赵安了解各种食品问题依然层出不穷,食品市场欠缺的就是更加严格的监督与管理。

  民以食为天,连天都不能够让人感觉到安全,还谈什么其他的生活条件呢?

  所以面对徐委的解释,赵安并没有让步,而是说道:

  “我说的整治食品市场,并不是说全面的禁止廉价食物。例如国/家每一年的陈粮就可以投放在市场之中,而且国/家还有很多的手段可以保障食品市场的层次性。更何况,保证所有的国民都能够买得起安全的食品,这不是国/家应该做的事吗?”

  赵安说这话的时候,直接与徐委对视,没有一丝一毫的让步。

  “你还是太着急了,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你也需要给国/家时间。”

  其实赵安心里也知道,国/家真的很不容易。有的时候面对着这个十多亿人口的华夏市场,哪怕赵安已经知道未来的发展情况,也会心生无力之感。

  赵安现在的成就的确让人羡慕,但哪一次不是危机四伏呢?

  “我愿意帮忙推动市场的改革,只要国/家出台相关的质量监察法规,食安愿意无条件帮推动食品市场的改革。”

  言之凿凿,掷地有声。

  赵安说这句话的时候,徐委身旁的宋桥教授都愣住了,他完全没有想到赵安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关于今天的会面,其实宋桥教授有提前和赵安交流过——

  赵安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表现得稍微激进一些,因为政/府永远是保守派。赵安必须要让徐委感受到农业改革的迫切性。

  但宋桥教授也没有想到赵安会说出这样的话。

  什么叫做无条件帮助推动食品市场的改革?

  国/家的市场改革能由一个民营企业来推动吗?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企业被收为国有,以国有企业的身份去做这些事情。

  赵安会不知道其中的关键之处吗?赵安比谁都清楚,因为他早就和宋桥教授讨论过这件事的可行性。

  除非政/府出面,否者食安公司单打独斗没有办法真正影响到整个市场。

  而此时赵安说出这样的话,就表示着:如果国/家需要,他愿意将食安拱手送上。

  别说宋桥教授了,就连徐委听到赵安的话,都楞了一两秒。

  如果是别人说这句话,徐委可能还会怀疑。但对于赵安,徐委的确有几分好感。

  前两年,三聚氰胺事件的时候,徐委就已经听说过食安的名字。而这次受到老友的邀请,好奇之下,徐委更是直接把赵安的经历调出来看了看。

  三聚氰胺、大豆期货、墨东弟市场、让利于农……这些事徐委都一清二楚。包括赵安父母、红秀、跃华,也有所了解。

  一个人可能会为了利益,伪装一两年。但像赵安他们家这样的企业,都还不足以让人信任的话,那恐怕市场上就没有能够让徐委相信的商人。

  所以见面之前,徐委对于赵安就已经有了暗中的评价,连宋桥教授都没有说过——赤忱。

  所以听到赵安这么说,徐委相信这是赵安的真心话。

  农业与食品市场改革吗?徐委心中一动。

  有的困难总需要有人去克服,而此时此刻,他的面前似乎就有一个不错的选择。

  “坐下吧。”

  徐委望向赵安的眼神不由自主的带上了一丝慈祥,那是对于自己后辈的希望,也是对于国/家下一代的骄傲。

  接下来的时间,在这个小屋子里,赵安细解释了自己的很多想法。目的都很明确,就是为了完成农业与食品市场的升级。

  比如国/家监督部门与相关法案的修改,让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感受到国/家对于食品安全、农业发展的重视性,从而主动调整自己的生产方案。

  还有农业税收的调整,尽可能提高农民的收入。

  当然这些是比较常规的手段,赵安也有想过对于国/家农村的土地生产制度进行一定的改变,但被农业部的负责人直接否决了。

  赵安也知道这是国情所致,并没有强求。

  对于不能集中生产的小农模式,也有一定的想法。不过那需要等互联网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才能进行推广……

  整个谈话过程并不容易,赵安也不是完人,很多想法依然有明显的漏洞、不足,与这些部门负责人一起交流,收获颇丰。

  至于食安企业归属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人主动提及。

  赵安的想法是,如果国/家真的需要由国有企业来进行推广,真的要对食安进行国有化改造,赵安绝对没有任何怨言。

  想赚钱,他还有无数的办法。但想为农民做一点事儿,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案。

  而徐委也没有提及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在他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赵安以国士待华夏,华夏必以国士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