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都憋着
作者:炼意      更新:2023-07-24 11:27      字数:3388
  傅子寒面对过的威胁很多, 但是如此简单粗暴直白的, 还是第一次。

  他莞尔,抚掌笑道:“那就让你外祖父来弄死我好了。”

  说罢还专门让府内的侍卫跑一趟,去给这富商家送信, 特别强调他家公子被揍了,需要人去撑腰, 最好请他外祖父一起。

  “一商贾之家竟然能在边关重镇随意主宰平民生死,这样的豪商为师很敬佩。”傅子寒说的自然是反话,对于西关这样的重镇不能做到官府处于绝对地位,那就是岌岌可危的境况。

  韦晁来得更快一些。他对傅子寒此举有不解,对他来说, 虽然不至于要了傅崎的命, 但是惩戒一番是必须的。平民与富商之间的地位差距已经深入人心。

  “这家到底是做什么的?”

  “贩粮!”韦晁点点桌面,嘴角勾出一抹冷笑,“他家是西关最大的粮商,所以,你知道的。”

  西关这边的土地气候不比关内,平民们能吃上麦米就算不错。这个时候的麦米其实就是小麦没有去壳的样子。粗糙难以下咽, 却是平民们难得食用的主食, 往往都跟着野菜地瓜一起煮。

  富贵的人家已经开始舂米食用, 但是去壳不尽,麦子依然有些干涩, 做出来的食物微黄。

  关内平原的大户豪强跟世家贵族则吃的是精细稻米跟麦子磨成的白面,然而这样的东西在边关这带, 只有执政长官和最为富有的那一阶层的人能吃到。

  傅子寒若非有专人供给,他是根本没办法自己弄到精米白面的。

  “我记得前朝便有人从西域带入了番麦和番薯,但我从关内来此的路上,却并没有看到有人种植,这是为何?”

  番麦即是玉米,这可是高产作物,而且不择地形,山地丘陵峡谷都可种植,产粮又大。傅子寒记得这东西可是习惯这一带的主要粮食作物。跟后来才发展起来的马铃薯并列称王。

  “那番麦曾经也种过,不过种出来基本不能食用,就弃了。”韦晁倒是不意外老友会知道番麦这东西,他的印象中,傅子寒最喜欢这类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傅子寒睁大了眼睛,完全无法理解韦晁说的话。开玩笑,玉米可是最容易种植的粮食,他还记得自己当初因为喜欢吃嫩玉米,还在花园中用培植箱种了三箱玉米,随随便便就能供自己吃到吐的。

  “那现在可还有人种植?”他有点着急,想要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边关的粮食可是最重要的,若是供粮被捏在了豪商手里,可想而知韦晁会因此吃多少暗亏。

  “这个……”韦晁现在也不知道习惯还有没有人种番麦的,他倒是知道关内有些农庄在种,不过那边的产出跟这边完全就不像是同一个粮种的产物。

  韦晁虽然不知道,但是邱毅却知道。源自于他之前没进学的时候,老喜欢跟小伙伴去城外掏鸟蛋,所以知道有个小村子的荒地那儿还有人在种。

  心里挂着事儿的傅子寒草草的解决了豪商派来的人,让他们将被打的那倒霉孩子带走了。对方既然找了借口不想出面解决,那傅子寒也就懒得花功夫在他们身上。不过双方都知道,这事儿没完!

  打蛇还要打七寸呢,傅子寒想着,对方既然是粮商,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在粮食上做文章。今年的粮食已经收过了,若是没有借口,粮商也不能随意涨价或是给官府出难题。但是老天爷行事,谁敢肯定就是一帆风顺的?去年那么大的雪灾,今年的天气也比往年有异常,说不得又是个难熬的冬天。到时候那粮商随便一伸手,韦晁就不得不出面安抚他们,而傅子寒的倒霉也就可预期了。

  两个富商的孩子上了短短一段时间的课之后就离开了,之后便没有人再将孩子送来。而傅子寒也丝毫不在意,横竖他又不靠书馆吃饭,反倒是在课余将全副心思投入到了番麦的研究中。

  难怪这边的人不肯种玉米,估计是因为没有育种改良和种植方法不当的原因,这边的玉米在结果打穗的时候不能做到饱满完整,一苞番麦里面大部分都是瘪子。这样的果实没法食用,只能当柴烧。

  而残留下来的这片玉米地估计是靠近水源的缘故,虽然土壤质量不算好,却勉强能收到可供食用的玉米粒。

  走了周围的村子之后,傅子寒发现这边的土地,相比起玉米,更适合马铃薯的种植。

  傅子寒春天跟童胖子通信的时候,他说见到了一种地下种植的作物,不过产粮不高,又不知道怎么食用,就搁置在那里了。后来让人送到了京城给他看,才知道是马铃薯,但那时候傅子寒忙着大比的事情,只给童胖子去信略微提了下如何种植的方法,就没再去过问产量,现在想想,却正是到了该准备播种的季节,等到来年春天二三月,这马铃薯就可以收获了。收获之后,将土地进行处理,施肥,空置一段时间之后正好来种玉米。如此两者的时间刚好合上,不至于有断粮之危。

  说起种玉米,傅子寒还曾经动过手,可种马铃薯就完全一片空白,只能根据印象来试种。

  还好,这边的人虽然不擅农事,但也有从关内过来讨生活的老农。韦晁出面找了几位老者,付了工钱,雇佣他们在自家的土地里进行试种。

  种子是傅子寒提供的。他自己都不知道当时打包行李的时候怎么会想到将童胖子给的马铃薯一起带了过来。但是他能带的不多,充其量只够一亩地的量,剩下的只能从闽南那边购入。

  这个时候就托了圣人的福气,他能利用驿站给童胖子传信。比起现派人过去要方便太多,快捷太多。

  那边童胖子收到信之后,二话不说将手边能够收到的土豆蛋子都给傅子寒送了过来,沿途押送的还是柳大将军的亲兵护卫。

  时间过得很快,在韦大即将启程前去拜见未来的恩师何大人的时候,傅子寒已经在教书之余领着老农们开始下种了。

  伺弄土地不是傅子寒的专长,他只能提供思路,而具体的操作则是几位老农带着佃工一起做的。傅子寒人尽其用的让几个学生一人持一本册子,将十亩地分到他们手中,每人负责两亩,用笔墨记录下马铃薯的生长过程和出现的问题。

  “夫子是让我们以后做农桑?”其他几个小家伙无所谓,连韦二都兴致勃勃的听从安排去做事了,但师爷的小子却有点不乐意。

  “怎么,你觉得这样有辱你身份?”傅子寒笑嘻嘻的看着这个小子,“别怕,有什么疑问你们都可以提出来。”

  趁这个机会想要给学生们上一堂人生课程的傅子寒将教学地点放在了地头上。

  这种教学方式他在京城的时候就干过,太学和国子监的学生们有时还会主动去农庄观察民生工事,反倒是这些地方上的学子,将下田地视为粗鄙之人的行为。

  “二公子,你是从关内来的,就你所知,关内关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将目光投向韦二,傅子寒温和的朝他笑道:“你就按你知道的随意说说,咱们今日是互相交流,闲聊。”

  韦二点头,想了想,开口道:“学生自关内一路过来,只感觉土地荒芜很多,并非是无人耕种,相反,在关内的时候,日头正午,田间地头并无农人,可这边无论何时,地里都能见着辛勤劳作的农人,但是,就给人感觉这边的田地很荒芜。”

  当然韦二还有其他的感觉,不过今日既然是说农事,他也就捡着这方面的说了些。

  “我们这边比不得关内土地肥沃,自然不如关内产粮众多。”除韦二外,其他几人都是关外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这边的情况司空见惯,却也忍不下韦二语气中隐隐的嫌弃。

  倒是傅崎,横竖不懂这些,安静的坐在秋骁旁边,看着他们情绪激动的谈论起来。

  傅子寒听几个小家伙争辩了几句之后,轻咳一声,打断他们越加激动的言辞。

  “其实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二公子也略偏颇了点。这边的农人因为天时地利的缘故,自然不如关内那边善于伺弄田地,但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比如他们喂养牛羊的能耐可是关内的人拍马都追不上的。”

  这是事实,关内的人吃的羊肉基本都是西关这边运进去的,大户人家的农庄里有养牛羊,可牛不能轻易杀来食肉,这点无从比较,但羊却怎么都比不上西关的羊肉好吃,这却是公认了的,连宫里采买的羊肉,也都是从西关贩运进去的。

  “今日夫子想跟你们说的是,西关这边并非不能成为粮仓,但是,若跟关内一样种植稻麦的话,再给西关一百年时间也不可能跟关内相比。”

  “那老师的意思是,这边若是种植老师说的那个什么马铃薯的话,就能保证西关的百姓不饿肚子了?”

  成为粮仓什么的,二公子从来没想过,他只觉得,如果能种出大量的粮食,让西关的百姓不饿肚子,他们今日的作为就是值得的。

  当然,在傅子寒看来,二公子也把自己的记录工作看得太高了,可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若是多记录几次,进行育种改良,西关真成为了边关粮仓的话,二公子他们今日之举肯定是会被百姓们传扬出去的。

  世人做事,不为名就为利,这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