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甜菜
作者:炼意      更新:2023-07-24 11:27      字数:3566
  傅子寒是个典型的理论派。

  曾经的咸鱼人生让他比别的人又更多的时间去翻阅杂书, 还有那些初中生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也需要给与解答, 连度娘的解释都不一定能让他们满意,所以有一段时间的班会,他们班的主题就是“如果穿越or重生在古代要怎么生活”这个相当时髦的主题。

  什么《古代化学》《古代物理》之类的书籍一直是傅子寒入睡前的必读书籍, 他的电纸书里面基本都是历史类和这些杂类的书,什么哲学方面的学术论著他从毕业后就没怎么看过了。天知道他当年为啥要去读哲学系, 难道是因为想要解释父母不爱他的原因?

  过来这么些年,他对以前的生活几乎不会再去回想,只有需要用到过去所学的知识的时候,才会从记忆中翻找想要的东西。

  若说重生到这个时代有金手指的话,估计就是上辈子渴望的超级记忆力了, 感觉他所有学过的知识都深深的刻印在脑中。然而依然是那句话, 理论不等于实践,他能知道要怎么弄,却不能照着理论完美的实现目标。

  就如同有的人能把菜谱给背下来,然而真下厨的话,做出来的依然是黑暗料理。

  这次的马铃薯育种也是如此。傅子寒脑中有好几种育种方法,排除掉需要科技产物支持的那几种外, 也有两三种土法育种, 但是他经手的马铃薯块愣是一个苗都没出。到后来, 直接被痛心疾首的老农们给“请”到了一边,单纯的进行理论指挥。

  土地杀毒、埋肥、耕犁, 这一套程序傅子寒都跟老农一起做出了最佳配合,之后就等着播种了。

  韦晁以前也不是不重视农业, 开玩笑,粮食为民生之本,他身为当地最高行政长官,怎么可能不重视这个。问题是,这东西还真不是你能重视就能发展的。如果不是傅子寒这个开了挂的家伙在,恐怕还真不会有人把心思放在这种听都没听说的玩意儿上。

  包括城里的那些粮商在内的所有西关这边的大家族和豪商们都在等着看笑话。特别是那个儿子被打的富商,很不能明天就出结果,让傅子寒再无翻身之地。

  然而作物再好,也得给它足够的生长期限,这又是第一次试种,傅子寒并没有想过第一年就要活得极大的成功。对他来说,只要产量跟其他粮食持平就已经是胜利了。填饱了肚子,才有心思跟精力以及信心来改良育种。

  趁这时间,他还去信向工部要了人手,希望能得到工部农业司的前同僚的帮助。

  十月初,马铃薯种已经全部栽上了,十亩地的量正好,人手上也不至紧张。另外还有其他的土地栽的是抗寒的冬粮,有点类似青稞,但傅子寒敢保证他在后世连听都没听过,估计已经被自然淘汰掉了。

  在开始打算种植马铃薯的时候,傅子寒还让人在周围闲置的土地上栽种了甜菜。这甜菜是他在集市上发现的,卖这东西的商家也不知道这是啥,说是从西南地区弄过来的,那边的人栽种来自己吃或是喂牲畜。

  傅子寒能认识甜菜也是源自一场意外。那种可食用甜菜的根茎跟萝卜很像,他有一次在市场上傻傻的把食用甜菜当萝卜买回去凉拌来吃,结果口干完全不同,他还跑去找人家,说这次的萝卜是不是坏了……当然,后来的结果是他把甜菜这个品种狠狠的了解了一番,顺便还去度娘上搜寻了如何古法甜菜制糖!这兴趣爱好也是广得没边儿了。

  相比马铃薯的长生长周期,甜菜的成熟期相对较短。在入冬之前,甜菜进行了收割。

  这里的边民都没见过这种作物,在收获之后,闲得没事儿的人都跑来看热闹。傅子寒看了甜菜的产量,肯定是达不到后世改良后的量,但是相比这个时代,经过他相对科学的栽种指导后,比起其他的绿叶菜那是完全两个量级。

  “这什么菜啊?能吃?”

  “之前听先生说过,叫什么糖……啊不,是甜,甜菜什么的。”

  “这菜是甜的?”这年代别说边民了,就是中原的普通有钱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吃糖的,大部分人都是以蜂蜜来调味。

  围绕着甜菜热闹了大半天,还有些壮劳力也不计较有没有报酬,直接跳下来帮忙挖掘临时储存窖。

  甜菜种了大概有三四亩地的样子。这次也是试种,毕竟傅子寒只有理论知识,要最大程度的利用甜菜,还得在反复的实验中才能提高。

  这次收获的甜菜看成品应该是介于食用和制糖用的品种之间。毕竟后世的甜菜经过定向培育,已经分出了好几种品种,而现在的甜菜应该更偏向于食用。

  甜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平常食用有助于防止多种疾病,而且煮汤也好,凉拌腌制都能入菜,不考校手艺,是所有人都能吃得起吃得来的蔬菜。

  择了一大筐,让马车拉着回去城里,有师爷负责按照职务给衙门里的大小官员都分配一些,制作方法也提前交代给师爷了。衙门里的厨子提前一天就得了几颗,试着做成菜,广受好评。

  天气一冷,能食用的蔬菜越来越少,这甜菜的口感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也不差,家里有这么一盆子甜菜汤,心情都好很多。

  除开拉去衙门的,傅子寒也请了附近的村长派人过来帮忙,中午管一顿饭,并十个铜板的工钱。这顿饭有肉有菜,肉是羊肉,菜是甜菜。

  原本这边的人多喜欢吃烤羊肉,偶尔熬汤也是清汤寡水的过一下,然后肉捞出来蘸调料吃,就是后世的人喜欢的手抓羊肉。

  傅子寒觉得这样怕是没办法让所有人都吃好,就直接让人将羊肉剔骨,切成小片,用大火爆炒之后掺水熬汤,还丢两条现捞的鱼进去同煮。另外又让人去药铺买了附片和橘皮,等到水开之后用粗棉布包了丢进去一起熬。

  烤馕的是村里的女人们,三口大灶一起,烤了粗面硬馕。男人一只整馕,女人半只,老人和小孩三分之一只,汤要多半碗。

  硬馕泡在羊肉汤里,味道极为美妙,加上临时腌制的甜菜叶,让人吃得浑身都冒汗。

  没有帮忙的人肯定吃不到,只能在一旁眼馋。村里人自有人负责分食,严防死守的看着三口大锅。分食的妇人也是村里族老家的女人,一丝不苟,多一口都没有。

  傅子寒跟韦晁他们自然不会在村子的坝头吃东西,他们由族老和村长里正陪着,在村长家里吃羊肉泡馍。

  “改明儿我让人建的那两间工坊就完工了,人手上还得请村长帮忙把关。这些甜菜分成两份,三分之二用来制糖,另外的三分之一供食用。留种的那块地还请族老派村里的小子们多照看一下,等到明年有了种子,就可以扩大种植了。”

  反正西关的秋冬季节是没办法种植粮食和其他作物的,家家户户要吃的菜都是种在自家屋前屋后,地空着也是空着,若是真跟傅先生说的那样,有了制糖的手艺和大量的甜菜叶可以出售,何愁村里人吃不饱穿不暖?

  边关的人脑子很直,谁能让他们过得好谁就是好人。他们多的是一把子力气,往年秋冬只能跟关外人抢夺猎物才能生存,现在多了一条路,何尝不是多了一条命?

  邱毅随身的小本子上已经写满了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字”,毕竟是才学不久,识的字还不足以应对,但是他心里却对傅先生已经崇拜到不行了,他觉得自己这辈子见过的最有才能的人就是先生。虽然他这辈子还短了些,才不过八.九年而已。

  出开邱毅他们几个学生外,衙门里负责农事的主事也都将傅子寒说的那些记录了下来,回去之后他们还会整理入册,以后上任的继任者们就可以直接查阅资料进行指导种植了。

  制糖的工艺自然是需要保密的,这方面傅子寒直接委托韦晁去做。毕竟人家是当地一把手,说句话比他跑断腿强。人手上是跟村长这边谈妥的,在傅子寒没有离开西关之前,这边的收益都会交三分之一给他,三分之一给衙门官员,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村里的收入。

  当然,这份收益是抛去税金和材料耗损之外的纯收益。

  当初选择这个村子就是因为这村是西关难得的宗族为主的村子,方便管理,也方便村长进行人员和保密上的控制。

  他们这边吃得热火朝天,城里的富商们则悄咪.咪的聚到了一起,相坐无言。

  “马老弟,你说着甜菜真的可用制糖?”

  若是真的,这可是巨大的商机,就凭这点,以前的那些罅隙完全可以抛去不管。商人重利本就是天性,为了金钱连家人朋友都能牺牲,更别说原本他们就跟傅子寒没有直接的矛盾,只是碍于粮商胡家的面子才冷眼旁观来着。

  “不管能不能制糖,这甜菜出来就是一种商机。你们在西关的时间也不短,谁看到秋冬季节还有这么水灵的绿叶菜的?更别说那个傅先生让人挖的深窖,或许还真能储存一个冬季不使其干腐变质。”

  挖窖储存蔬菜和粮食在西关这边还没人做过,他们一般也没有那么多蔬菜粮食可以用来窖藏。

  但是傅子寒建议村长在村子里找地统一储存,统一分配,这样就避免了浪费人力物力,也更适合集中存放使其保持鲜嫩。

  “老胡那里……他怕是不会轻易妥协。”

  “老胡是粮商,跟我们可不一样,他手里握着粮食自然不慌。不过嘛,我个人认为,等到了明年春后,这世道怕是要变。”

  说话的人是位年约五旬的老者,生活智慧让他有种粮商胡家会被打脸的预感。

  “那可不定,听说蒙古骑兵现在闹得不可开交,若是今冬再来一次大雪天气,你们说他们会不会调转马头直入西关?”

  此言一出,满室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