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商队
作者:炼意      更新:2023-07-24 11:27      字数:3383
  巴格将刀马准备妥当, 系好了衣袍, 抬头看向自家的蒙古包。

  经过将近一年的调养,他的伤早就恢复了。这次准备他准备往西关关口去看看情况,他的好兄弟傅立文说他父亲在西关那边开了一家书馆, 教授学生以糊口,兼做一些小本买卖。

  巴格他们部落这一年在傅立文的指点下主要发展了养殖业, 跟周边两个小型部落联手打下了一片固定的草场。

  这草场是从鞑靼人手里夺下的,地势狭长,就他们一个部落也吞不下,分润给了两个小部落之后,他们占了中间水草最丰盈的一块, 加上原有的草场, 现在巴格他们部落在中型部落中也能排入前几。

  更为重要的是,巴格跟傅立文的关系很好,这就让他们有了插手木鹿城的借口。

  这一年的时间发生了太多变化,最大的两件事都跟傅立文有关,巴格也因为这份关系在部落里的地位水涨船高,连他那个强势的大老婆现在对他和他家人的态度也温和了不少, 看他的目光充满了自豪。

  这次去西关, 除了养殖的牛羊外, 还有采集的药材跟从木鹿城采买的香料。随行的还有傅立文的大舅的商队。

  没错,尹大少冬天的时候没有跟随其他人离开草原, 而是死赖着到了春天,利用剩下的钱重新购买了货物, 去到西域木鹿城以外的地方进行交易,得利不少。

  一次生死大难让养尊处优惯了的尹大少彻底成长起来,以前的他或许只能守着尹老爷留下来的家业,但现在的他不管从眼光还是处事上都跟以前不是一个级别。傅立文跟好友们私下的说辞都是他大舅这才是真正有了一个商贾之家家主的气质。

  “大舅,货物都规整好了我们就出发吧。”

  巴格也跟随立文直接叫尹大少为大舅了。他们部落的商队也是在尹大少的指点下建起来的。

  “行,让伙计们都再检查一下车辆马匹,然后就可以出发了。对了,托木古大叔不是要去塔塔木?他不跟我们一起走?”

  托木古大叔去塔塔木参加一朋友家女儿的婚礼,随便跟人谈合作。

  塔塔木在雪山的另一处山脚,那边草场不如这边丰盈,但是药材产量更高。以前是没有门路,只能自产自销,最多供应周围几个部落的使用。现在不一样了,巴格打算将自己部落的商队打造成草原第一,所以这货源上就得有所储备。塔塔木的药材就是他瞄准的目标之一,而托木古大叔跟塔塔木的部落首领关系不错,就欣然受命前往商谈合作。

  “大宴的商队现在走到哪里了?”

  木鹿城平定之后,大宴朝前后派去的两支商队合并成了一支,由脱身的冉三爷带领往回走。那支商队队伍庞大,物质的丰富是尹大少这支商队所不能比拟的。

  不过两支商队重合的物质只有少数部分,尹大少的队伍更多的是草原的特色物资,还有西域那些色泽艳丽的布料和染料。

  另外少许的香料和食物原料也是因为他们想要更好的出售牛羊等物资才配备齐全的,有很大一部分都跟着着傅子寒给立文的那本指南上的说明寻找而来。

  “看路程的话,应该要到关口了。不过他们在关口停留的时间很短,休息之后就直接往京城走。我们的货物大部分都是要在关口出售的,跟三爷他们没有冲突。”

  尹大少拿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翻看,上面将货物分成了两部分,三分之二在西关就要出手,另外三分之一是打算运回同县。

  到底同县才是尹家的大本营,有好东西,尹大少也想要回去显摆一下,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彰显尹家实力的机会,尹大少肯定不会放过。

  巴格之前只是会说一点点的汉话,现在几乎都能跟人用汉话砍价了,而且对傅立文教导的那些数字账本也熟记在心,就算没有尹大少在旁边看着,基本上被人蒙骗的可能性也极小。

  “大舅,您说傅先生会不会嫌弃我们,不肯给我们当翻译?”

  巴格知道大宴想要建立互市,所以想抢先吃肉,可他对自己没啥信心,这不就想要请傅子寒帮忙牵线搭桥,如果能帮他们出面跟大宴官府协商就更好了。

  “我家妹婿就是爱操心的人,你放心,有立文给你写的那封信,我妹婿肯定会帮你。”

  提到信,巴格再次确认了下信藏在自己胸口的衣服内衬里后才放下心来。

  他们这边开始长途跋涉去往西关,而在西关的傅子寒正带着众人试种油菜。

  这次没有选择靠近西关城的土地,而是选择了更偏北一些的平整土地进行种植。因为有着上次甜菜种植成功的经验在,这次被选中的村子充满了热情来听从傅子寒的安排。

  可相对于甜菜来说,这次的油菜种植其实傅子寒心中并没有多少把握。他的印象中这一片虽然有种植的可能,但是那时候的油菜已经是优育之后的产物,而在这个没有大棚的年代到底能不能成功,真的要看老天爷给不给活路了。

  油菜的经济价值在榨油而非食用,但是从季节上看,油菜的成熟正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比起野菜来说,能当菜当饭的油菜那就是活命的保证。

  傅子寒领着人赶在入冬前将油菜和马铃薯都种植妥当,并安排了人注意土地的温度,防止天气太冷让作物冻死之后,就开始准备过冬的物资。

  也就在准备冬季衣物的时候,傅子寒才记起,后世的这个地区可是重要的棉花种植基地,而现在么,他来这边这么久,还真没见过那里有种植棉花的。这里的人过冬的衣服基本都是皮袄。大户人家是整皮缝合在衣服里面,穷人则选择在几个部位镶一点碎毛皮。

  若是连碎毛皮都弄不到,过冬基本就只能窝在家里听天由命了。反正每年冬天这里都会死很多人,饿死冻死的占一大半,而且基本都是老人和女人。

  傅子寒没觉得自己能拯救所有的人,但是力所能及的让自己身边的人安全的过个冬天还是能做到的。

  这边过冬不像在中原,实在不行还能建个地窝子御寒。这边你要挖个地窝子,赶明儿恐怕只能在雪地里去挖人了。

  身为南方人的傅子寒在入秋之后就差点将自己裹成球,最后还是秋娘子给缝制了一件羊羔皮的大袄才算拯救了他。

  除了羊羔皮的大袄外,还有绵羊皮的靴子,毛毡子制成的帽子,再塞上一个手炉,傅子寒觉得自己可算是能在这冻死人的天气里活下来了。

  他也不是没有御寒的衣服,但是想象跟现实毕竟还是有差距的,提前做好的棉袄跟羽绒袄子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并不能带给他太多的温暖,真还不如秋娘子那朴实无华的皮袄大衣来得暖和。

  但是皮袄大衣毕竟笨重了些,外出的时候穿穿还行,在家里穿着这玩意儿简直就不能做事了。为了自救,傅子寒给自家的宅子进行了改造。

  地暖和大炕不能少。当然,这个地暖跟后世的地暖还是有区别的,傅子寒建的这个地暖只在屋子的四周围绕了一圈,主要取暖的地方还是大炕。

  西域这当儿用煤的历史并不短,但是大规模的使用没有。而且没有开采的手段,只能在裸露出来的地方拾拣黑石。而这些黑石的纯度不够,燃烧的时候会有很浓烈的气味,一般人家都不会使用。

  但是相对来说,这边的煤矿比起中原那边产出的煤矿就纯度上来说要高上不少,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做民用也勉强可以。

  傅子寒专门让人采买了几车回来,在室外燃烧之后,选择了一部分供府内使用,另外那些则运到郊外农庄,建了室外大灶,专门用来供暖。

  他强调了又强调,不允许在房间里燃烧黑石,一旦有人违抗命令,终身不得再入农庄做工。

  “这东西能烧着取暖,为何不许在室内使用?”韦晁率先提出疑问,他是有专门的木炭供应的,但是这黑石既然也可以取暖,而且价格便宜,为何不能让穷人用上?

  傅子寒没法给他解释什么叫一氧化碳中毒,但是不代表他不能用实验结果做给韦晁等人看。

  于是一间透风性不好的房间里扔了一只肥硕的野兔进去,又点燃了一盆黑石用以取暖。将门窗掩上之后,傅子寒让人守在屋外,过了一.夜,第二日清晨进入室内就发现那只无辜的野兔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

  “这个黑石燃烧之后产生的烟雾是有毒的,在室外因为有风吹散,浓度不足以让人致命,但是在室内不透风的情况下,这毒烟聚集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能置人于死地。但是这个浓度到底是多少,没人能测得出来,所以保险起见,还是不要在室内燃烧的好。”

  “既然有毒,为何还用?”

  听到傅子寒说这玩意儿有毒,韦晁第一时间就想下令不许人使用。

  “你这是因噎废食!”不爽的瞪了韦晁一眼,傅子寒转头跟其他人解释,“这毒烟并不是闻了就会死人,而是要到一定的量才会让人窒息而亡。所以在室外燃烧的时候是没有毒害的,并且这黑石可燃性好,燃烧的时间长热度也高,所以只要小心一些,按照我说的去做,肯定不会死人。”

  他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听说有人在室外烧煤被毒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