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和亲后续
作者:璎珞姒玉      更新:2023-07-24 21:29      字数:4052
  等待,是很漫长的过程。

  李倓握着李沁的手,凉凉的,完全没有平日里暖暖的温度。

  “没关系的,倓儿。”李沁看着如同幼兽一样紧紧偎依在自己身边,从小到大都像小大人一样早慧现在却是一副患得患失的李倓,心里面一痛,反过来,柔声安慰着弟弟。

  同样坐在正厅,怀里抱着自己家软体动物的烟目光淡淡的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姐弟俩,心里面轻叹一下:“你们姐弟俩不用担心,至少,你们也该相信王爷。”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李沁这个孩子上辈子是嫁给王家留在长安,压根就没有去和亲过。有安泽一在,他那么疼爱女儿的一个人,怎么可能让自己女儿去受和亲这份苦呢?

  “如果皇祖父一意孤行呢?”李倓抬起头,倔强的看着烟。他上辈子求了皇祖父,也求了父皇李亨,可是那又如何?最后,姐姐不还是去和亲了吗?并且,为了两国的和平所牺牲,换来了又是什么?

  “你这孩子,真是心急则乱。”烟看着他,叹了一口气:“你害怕什么?最坏的可能,也不过是釜底抽薪罢了。”

  皇帝的主意改变不了,难不成,那个皇帝让沁儿嫁的那个吐蕃人,还不能neng死他?只要在沁儿出发之前,布置周全的把人neng死,谁还能怀疑什么?

  就算是沁儿名声受到些许影响,作为晋王之女,还能愁嫁不成?

  自幼聪慧,又在晋王府管家多年的李沁:“……”

  从小重生,上辈子又在江湖呆过的李倓:“……”

  不愧是母妃/不灭烟,母妃/不灭烟果然不走寻常路!

  烟低下头,一把将想从自己的膝盖上爬下来的小闺女拎回来,在调皮的小家伙的小pp上不轻不重的拍了一巴掌,心里面则是想着,不过,以他对于安泽一的了解,雇人暗杀,这对于喜欢用脑子谋略解决问题的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失败,因为这意味着他无能到完全想不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过……

  烟抬起头,目光看向西北方向,也就是吐蕃所在的方向,嘴角习惯性的露出一个带着讥讽的笑容,眼里一片冰冷。

  敢算计安泽一和自己的便宜女儿,吐蕃,呵。

  又过了一会儿,服侍着安泽一并且一起进宫的太监韩琎先回来了。

  韩琎虽然说是安泽一从小到大的贴身太监,但是一来安泽一小时候比起让人服侍更喜欢自己穿衣吃饭拎书包,二来等到安泽一长大之后出现了武力值与忠犬痴汉度成正比关系的明灿,这个野蛮的西域人,依仗着自己的厚颜无耻与高逼格武力值暴力碾压,让自己敢怒不敢言。

  不过王爷也不是无情的人,虽然自己不得近身并且与王爷之间的情谊谈不上深,但是王爷在用人的时候看的更多的是能力而不是感情,自己现在,生活还不坏。

  “王爷现在陪着圣上吃饭,让奴才先行回来。”韩琎恭恭敬敬的对着自己家王妃、大姑娘和世子爷行过礼,规规矩矩道。

  “皇祖父怎么说的?姐姐可以不用和亲了吗?”李倓急切道,眼睛亮得很。

  韩琎轻声道:“王爷知道世子心有此事,只让奴才告诉世子,此事他会解决好的,绝不会让大姑娘的名声受损半分,更不会让大姑娘和亲成功。”

  “究竟发生了什么?”放下手里的杯子,将“啊啊”表示自己饿了的女儿交给奶娘,烟看向韩琎,眼神深沉幽邃。

  王妃的气势,好可怕!感觉空气当中有一只无形的手扼住自己咽喉的韩琎咽了咽口水,只觉得不愧是晋王选择的,王妃的气势竟不输于后宫的娘娘公主:“王爷与圣上谈论的时候,除了高公公,其他人都是不得近身的。奴才在门外,只听到王爷好像与圣上吵起来了。”

  “怎么回事?”李倓皱起眉毛,他这辈子的便宜爹不是一向表现得很孝顺吗?就算是为了姐姐,他也不太可能做出忤逆之事。

  “奴才只听到王爷说,大姑娘是他的女儿,断然没有因为自己这个爹无能而让女儿远嫁受委屈的道理。”

  李倓张了张嘴,一时间,内心酸涩苦咸,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想起自己上辈子的亲生父亲,想起上辈子姐姐出嫁之前他们姐弟俩在那个寒冷的府邸相依为命,而姐姐远嫁和亲时,当父亲的李亨冷漠到连半句不舍的话都不肯说。再想想这辈子怎么看都不靠谱又让人感觉特别安心的便宜爹真七叔,会关心他们保护他们,会为了留下姐姐而敢和圣上对峙的李玺,这一刻,他想哭。

  一只手轻轻的放在他的肩上,扭过头,是姐姐。看着姐姐眼底的动容,李倓伸出手,把脸埋在姐姐怀里,泪流满面。

  “父皇没有同意取消和亲之事,不过他同意将时间延后半年。”回到府上,看着自己一双儿女,安泽一眼底划过愧疚,又转为坚定,他对两个孩子温和的笑了笑:“放心吧,沁儿。你是不会和亲的。”

  “爹。”李沁轻声道。

  “没事,”拍拍头:“当爹的,就是要保护好儿女的。而且,”

  “依靠女子的泪水与生命来维护的和平,本来就脆弱得不堪一击。”屋子里都是家人没有外人,没有什么顾虑的安泽一语气冰冷:“大唐牺牲的公主,还少吗?”

  “和亲这种政策,本来就是错误的!”

  “爹爹,难道是想让大唐与吐蕃再起战事?”李沁一听,心生急切:“爹爹,若是因为女儿而边疆战事不断,女儿情愿和亲!”

  “说什么傻话?”作为王妃,烟知道这一刻自己需要开口:“秦始皇时期他们怎么不敢求娶?不过是欺软怕硬罢。”

  “若真的发生战事,就打到他们心服口服,打到他们再也不敢奢求迎娶我大唐公主。”

  “可……”李沁想开口说打仗这种事情太过劳民伤财,就见安泽一点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

  “我与父皇说了,现在,先对外宣称沁儿和亲,若是在和亲之前能够解决吐蕃,沁儿就不需要嫁过去了,并且以后也不会让沁儿和亲。父皇同意了。”

  “你要干什么?”烟看着安泽一这个表情,就和他无数次要搞事的时候一模一样,而且以自己的直觉,这一次,他要搞一波大的。

  “干什么?”安泽一轻笑一下,这一刻,直面他多年的李沁李倓和烟,都觉得面前的青年宛如一朵怒放的牡丹,肆意的释放侬丽摄人的美与芬芳:“作为大唐最美的人,当然是倾城又倾国的级别的搞事,才符合我的形象和身份啊!”

  作为霸道总裁【划掉】王爷,安泽一深沉一笑:“天热了,让吐蕃亡国吧。”

  李倓:“……”

  李沁:“……”

  因为闵琼的缘故看了《绝色王爷俏王妃》的烟:“……”

  你真的不是来搞笑的吗?

  李倓很快就知道自己家老爹干了什么骚操作。

  他,流弊的老爹,在吐蕃的使者过来的时候,先是和颜悦色的招待,然后在交谈的过程当中一声长叹满脸哀伤的表示自己对于长女的不舍,那一副牡丹含露容华浓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模样,让人除了连连点头说好好好,根本就让人说不出拒绝的话。

  然后,在吐蕃使者被迷得脑子不清醒的时候,安泽一提出,自己要吐蕃建一条连接大唐与吐蕃的路,便于自己日后坐在马车上看望女儿。他甚至表示,自己愿意出钱雇佣,手上也有配方,希望吐蕃皇帝同意。

  使者能做决定吗?当然不能了。

  所以,安泽一一脸傲慢的表示,我的女儿被我如珠似宝的娇养长大,就算是圣上下了和亲的旨,却也没有说是立即嫁到你们吐蕃,再过上十几二十年也完全可以。本王也并非不讲道理的人,你们且回吐蕃,告知你们的赞普(藏语,意为有权势的君主,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做好了决定再给本王答复。

  与此同时,安泽一亲手书信一封给对于赚钱事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唐傲生,在信上,他表明自己意图直接开了一条新的、连接川藏的茶马古道,将川蜀的茶叶销售卖往吐蕃突厥等地,他愿意与唐门进一步合作。

  并且,安泽一还花了一大把钱雇佣与他一起做生意的小伙伴所在的唐门,而不是已经发展壮大成为第一大教的明教,这样的看重让唐傲天颇有几分得意,同时他也注意到信上的内容,是全力配合挑拨离间,并且事关重大,普通的弟子做不来。再考虑到这是晋王与他们合作的这些日子第一次交代的重任,经过一番商议,最后决定由唐傲书带着三四个弟子前去。

  接下来,在安泽一的人指引下,他们一行人潜入吐蕃。

  再说那一行使者,在回到吐蕃复命之后,得知和亲的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宗室女,而是大唐公认的土豪晋王长女之后,又得知晋王的要求,吐蕃的皇室言论发生微妙的变化。

  和亲的对象是吐蕃重臣达扎路恭,但是当知道和亲来的公主是晋王之女的时候,在从使者口中知道晋王对于这个女儿有多么疼爱多么重视的时候,那些王子们看达扎路恭的眼神就不对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有利益的趋势就有纠纷,虽然吐蕃是一个偏僻又土地贫瘠的地方,但是该有的斗阵一样是不会停的。而对于安泽一修路的说法,吐蕃朝内更是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算计。

  在这样的环境下,达扎路恭死了,并且达扎路恭死亡的时候,留下的线索指向王子,但是指证暧昧得很。

  达扎路恭怎么说也是重臣,重臣被杀,还事关几位皇子,这事可以说是闹得人心惶惶,只是与和亲公主成亲的人死了,新的与和亲公主成亲的人要选择出来。于是,吐蕃王子之间的斗争,也越来越烈了。

  ——————只有安泽一的人和唐门的人知道,达扎路恭真正的死因,以及在那几个吐蕃王子身边出现,奉承挑拨的人是谁。

  不过,谁又会怀疑远在长安的晋王呢?如果他真的不愿和亲,拒绝大唐的天子不就可以了,又何必提出建设修路的一说呢?

  在吐蕃王室发生动乱的时候,安泽一派去的另一波人在明灿的带领下已经到了西域,顶着晋王府总管侍卫的身份兼一张金发碧眼高鼻深目的西域脸,精通西域话的明灿很快进了西域各国得到一定的好感,再以“一带一路”之名的利益,表明与大唐(尤其是晋王)合作远远要比吐蕃更有利国家发展为由,策动驱使西域二十附属国叛变吐蕃,在引发内部动乱的同时,也将吐蕃的后方失了火。

  这个时候,早已经收到传书的安泽一再把吐蕃内乱的消息甩给边境守军苍云和神策,趁火打劫进攻吐蕃。

  外,有两面夹击,内,有唐门趁乱杀死王室相互嫁祸,对,即使是这个时候,安泽一给下属的旨令依旧是嫁祸,将死因推给活着的王子、王妃,甚至是重臣,总之,务必不能让人怀疑到大唐身上。

  李倓:“……”这一手白莲花玩的,太特么的阴险了。

  最后,吐蕃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