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省亲
作者:则美      更新:2023-07-28 08:10      字数:11156
  要过年了, 太上皇带着东太后和贵太妃回来了。

  说真的,每年过年相聚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次折磨。

  皇帝不愿意看见太上皇, 太上皇看见皇帝也满心不乐意。

  但是过年的时候群臣朝拜, 太上皇作为一个吉祥物座位儿要比皇帝高,全程三呼万岁的时候要把他放在皇帝前面前面。

  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能公开面对群臣的机会。

  要是不抓住, 老头子绝对不愿意原谅自己。

  所以等到太上皇回宫之后, 琳琳就要硬着头皮跟在皇帝身后去请安问好。

  太上皇就当没看见皇帝, 一张嘴就责怪琳琳, “你也是,为什么不让太子去西园拜见朕?你们都不孝到如此地步了, 一个冬天连个人都不去问候一声, 是不是盼着朕在西园里面冻死, 你们好给朕收尸”。

  “父皇恕罪,入了冬之后儿臣儿病了两场, 太子和诸位皇子公主都在甘露殿侍奉……”

  琳琳还没说完,皇帝就在旁边儿拉她了一把,怼太上皇, “您老人家不是说过吗?说五王兄家的孩子才是您孙子,朕和其他兄弟家的子侄算不得您孙子。既然不是您孙子,干嘛要去给您请安了?”

  贵太妃在一边插话, “皇上也太计较这个了, 上次太上皇说这话的时候在气头上。也是有口无心, 皇上做儿子的, 难道还能在这上面跟老子计较?”

  琳琳拦着皇帝说话, “你跟一老婆子计较什么?你见谁家的当家爷们儿跟一个老姨娘吵来吵去的。”

  这话把贵太妃气得七窍生烟。太上皇伸手拉了一把贵太妃,“你也别跟小辈儿计较,皇后向来是嘴皮子上不饶人,从小就这样,你又不是不知道。”

  琳琳就当没听见,“父皇如今也回来了,儿臣的病也好了,过一会儿太子他们就来给您请安。对了,前些天地方上进贡的那些大芒果儿臣吃着味道还好,派人给您送到西园,您尝了吗?”

  太上皇点了点头,“还好还好。冬天里面有鲜果确实好一些。对了,等一会儿让人做些蔬菜送上来,快过年了,各处都是大鱼大肉,吃着没有青菜爽口。”

  “这一次除了有南方的佳果之外,还有东边献上来的一些海产,东边儿的那些官员说有一道海参爆葱味道好,儿臣还没尝过呢,等一会儿这道菜端上来,您给品评品评。”

  太上皇点了点头,“还有什么一并献上来。”

  正说这话呢,外边太监通报说是太子带着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到了。

  几个皇子先是跪地请安,太上皇赏了一些东西下去,单留下太子在跟前,太上皇就把太子叫到跟前说话。

  先是问最近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又问平时吃什么玩什么,看见麒麟回答的落落大方,身姿一派清正,高兴之下把自己手腕上的一串佛珠解下来。

  太上皇半边身子都有些发木,平日双手抖得厉害,拉着麒麟的手,把佛珠抖着给他带上。

  “好孩子。”

  又对琳琳说,“你没见过先太子,不知道先太子的风范,朕看着麒麟倒是有几分他的做派。”

  麒麟谢过赏赐之后,和父母一块儿退了出来。

  皇帝在路上嘴角都压不下去,“那老东西确实有几分眼光,咱们儿子真的有大哥当年的风采。”

  等这一家三口走了之后,东太后告退一声,回自己的宫殿去了,贵太妃对着太上皇哭泣。

  “他们两口子如今敢这么对付我,往后还不知道是个什么下场呢。要是天可怜我,让臣妾走在您跟前,说不定还能落下一个全尸。”

  “你放心好了,朕早就给你想好了退路,你到时候跟老五住在一起,再给你一道圣旨,看他们两口能把你怎么样。

  你也别哭了,你刚才看见太子没有,朕看着这模样这气度比他大伯更胜几分。”

  贵太妃听了之后整个人酸的不行,“这不就说了您后继有人吗?这么好的一个孩子,偏偏投胎进了他们两口的肚子里,臣妾也想要这样的孙子,没想到让人家抢了先。”

  太上皇微微一笑,用发抖的手拍了拍贵太妃保养的白白嫩嫩的手。

  “朕的话还没说完呢,这孩子的大伯是个什么做派,当年他要是再狠一点儿都能把朕给治死了。你等着瞧吧,这孩子比他爹更有本事,到时候他父子相残……哼,他崔商说不定还不如朕呢。朕还能苟延残喘,他说不定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

  贵太妃一听眉开眼笑,“真的吗?臣妾看着也只不过是一个黄毛小儿?”

  “你不懂,他和黄毛小儿是不一样的。朕这一辈子看过无数人,看自己的儿孙是不会走眼的。”

  贵太妃在一边奉承了几句,等到安置下来之后,私下里派人把贾元春请了过来。

  贾元春对贵太妃真的是感恩戴德,实际上也清楚明白,贵太妃这棵大树未必能靠得住,然而她最近在宫里面已经陷入一个死局了,这个时候迫切的想要找一个人帮自己打破这个僵局。

  最好比与虎谋皮火中取栗,用一个再确切的形容词形容,那应该是饮鸩止渴。

  但是她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收拾了一下,带着人去见贵太妃去了。

  刚说了几句话,贵太妃就切入到贾元春目前最关心的一个话题。

  怎么才能生儿子。

  贵太妃洋洋洒洒的把自己当年的那些秘诀全说了出来。

  从日常该吃什么用什么,从怎么保养开始一直说到求神拜佛,贵太妃可谓是倾心传授。

  贾元春听得认认真真,那么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来了。

  道家学派说过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没有皇帝贵妃怎么才能生得下皇子?

  只不过贾元春不愿意把自己的窘迫说出来,贵太妃还只是以为贾元春不会讨皇帝的欢心,并不知道凤藻宫和冷宫没有区别。

  接下来又把自己这么多年的争宠心得删删减减的传授给了贾元春。

  “有句话你要记住,别看皇后和太子位份尊贵,然而一推就倒,至于怎么推倒,那就要看你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了。打蛇打7寸,你要看看皇后的7寸在什么地方。我言尽于此,今天也累了,你回去好好的想想吧。”

  贾元春可谓是千恩万谢地退了出去,一出贵太妃的寝殿门儿,就遇到了西太后带着几位公主给太上皇请安。

  西太后对于贾元春印象特别不好,因为贾家和贵太妃的关系显得格外亲密。特别是贾元春成为贵妃还让皇帝和皇后闹了一场……这其中种种加起来,西太后看见贾元春之后,眉头下意识的皱了一下。

  “拜见太后娘娘”

  西太后没说话带着几个孙女直接从贾元春跟前过去了。

  贾元春自己委屈的跟什么似的,但是不敢把这种委屈的情绪表露出来,飞快地离开了太上皇的寝宫。

  西太后带着公主们拜见了太上皇,太上皇笑眯眯的让他们祖孙先坐下,看着坐在一边的寿春公主,“咱们大公主也是大姑娘了,带着你妹妹他们出去玩儿吧,朕有话和你祖母说。”

  等到公主们都退下去之后,太上皇问西太后,“刚才我没有问皇帝,如今寿春年纪大了,他们两口子是怎么打算的。”

  “这……臣妾也不知道,回头臣妾问儿媳妇……”

  “不用了,朕看着甄家的宝玉是个好孩子,把你孙女儿嫁回甄家,往后享用不尽得富贵,你要是愿意就去和皇帝说说,你说的话他还是听的。”

  西太后知道自个儿儿子对甄家恨得咬牙切齿,要是把宝贝闺女嫁到他们家……这话自己提出来,肯定要闹得母子两个大眼瞪小眼。

  “皇上这几年何曾听过臣妾说什么……这话臣妾不敢跟皇上说。”

  太上皇板着脸,“你这当娘的说什么他还不听吗?他平时不孝敬朕也就算了,连你这当娘的也不孝敬……”

  西太后赶快替皇帝辩解,“皇帝孝顺着呢,并没有不孝敬臣妾,只是臣妾没什么见识,不管是家事还是国事都不敢乱插嘴,这话也不敢乱说。”

  “那你留在宫里干什么?开了春跟朕到西园去吧。”

  西太后不敢反对,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之后,飞快地把琳琳找了过来。

  “太上皇要把咱们寿春许给甄家,让要让皇帝知道了,岂不是又是一场是非,你说怎么办?”

  “当然是这个时候赶快给咱们家好孩子找一个如意郎君,要说起来咱们公主现在找人家也不算早,到时候选好了驸马,就说嫁妆一时半刻难以凑齐,多留几年也就是了。”

  “你说的对,你看着外边谁家的小郎君合适?”

  “这事儿还得让皇上知道,儿媳一个妇道人家又没见过几次人家的小郎君,怎么能轻易断言呢。”

  嫁公主怎么可能绕过皇帝?西太后也知道这个道理,“你们两口子回去好好商量商量,也问问董妃,她就这一个女儿,多少也要问问他的意思。”

  “您放心,肯定要去问问董妃的意思。”

  皇帝听了琳琳给他带的消息,用火冒三丈形容一点儿也没错。

  “我的闺女,我想把她许配给谁就许配给谁,不要听老头子在一边胡说八道。把咱们姑娘急急忙忙的许配出去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你放心吧,我要是再护不住你们娘儿几个还有颜面站在你们跟前吗?”

  “也不能这么说,你就是想把她嫁出去,也要嫁一个她愿意嫁的人。”

  “知道了知道了,放心吧,你回头跟董妃说一下,让她别胡思乱想就行了,更不要在咱们闺女跟前露了马脚。”

  “我记住了。”

  过了大年初一初二,一转眼就是元宵节了。

  肉眼能看见各宫的妃子一个个俱是喜气洋洋。

  等到正月十五的那一天早上琳琳先去给太上皇还有两宫太后请安。

  到了西太后跟前,西太后嘱咐她,“早去早回,他们哥仨还在家等着你呢。”

  琳琳答应了一声,换好了衣服,坐在凤舆一路招摇着出了皇城。

  京城的老百姓们都知道,这个正月十五是各宫妃子出来走娘家的日子。早就在宫城外边翘首盼望着。

  皇后的仪仗前脚已经出了御街,后脚还有一部分在宫城里面没有发出来呢。

  离得近的都要下跪,离得远的都远远的看着,“这才是正宫的气派。”

  又有人说,“林家几代列侯,才养出来了这么一个母仪天下的人物,可见底蕴扎实。”

  ……

  大早上刚吃完饭,贾敏带着女儿儿媳换好了衣服到门口迎接着。外边儿的风大天气又冷,林如海自己裹了一个大厚披风,看着老婆孩子冻得脸都红了,让她们三个先回去,“回去等着吧,现在还没出宫呢,等一会儿到了胡同口了你们再出来。”

  自己带着两个儿子在路口等着。

  皇后的仪仗出了皇城,各家都开始动了起来。

  荣国府和宁国府这两家的人口全部换好衣服排好队等着接驾。

  贾珍还在一边说着,“咱们家娘娘是贵妃,皇后娘娘出来之后就轮到咱们家娘娘了,想必现在已经登上轿子了。”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皇后的仪仗再长再隆重也有走到头的时候,只用了半个时辰,琳琳已经到了家门口。

  太监们去扶起林如海父子三个人,宫女们又去扶起贾敏辛云和林黛玉。

  林家的中门大开,乐声大作,凤舆被抬到家里去了。

  此刻不管是皇后的仪仗还是守街的兵丁,已经全部进入了林家。

  撤了路禁,林家周围几条街已经开始通行。

  消息传到了荣国府。

  “老太太,赖大管家刚才派人来说,皇后娘娘已经到了林家,已经撤了路禁,他们家门前已经开始过人了。”

  “咱们娘娘这个时候该出来了吧。”

  “对对对,肯定该出来了。咱们家娘娘出来之后才是各位妃嫔贵人。”

  琳琳下了凤舆,黄绸扶着她的手,一起看了看省亲别院的大门。

  林如海在一边邀请琳琳给园子命名。

  琳琳哭笑不得地跟林如海说,“您闺女有几斤几两您老人家不清楚吗,您和我兄弟妹妹都是有大学问的人,不如你们看着拟一个什么名字合适,到时候让人刻了碑放在门口也好有个名字。”

  说完之后打开大门,一群人从大门进去,一眼就能看到眼前波光粼粼的湖面。

  “好水,是活水吗?”

  林皓在一边回答,“是活水,从外边引进来的。”

  “加一圈栏杆儿在周围,虽然不够美观,但是有了栏杆儿反而安全一些,也不会有人不仔细跌进湖里面。”

  林皓答应了一声,加栏杆也是明天的事儿,一群人陪着琳琳从湖的一边绕到湖对面的两层楼里面。

  一进这栋楼,里面全是富贵景象,不管是里面的用料,还是墙上挂着的字画,在地上摆放的家具,都是一些上好的东西。

  琳琳在正中坐了下来,林家的人再拜,又被扶了起来。只有林皎因为年纪小,又是第一次拜见琳琳,所以才磕了一个头。

  “好兄弟,你到姐姐跟前来。”琳琳抓着这小兄弟的一双小胖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会,用手摸了摸他的包包头。

  “是个俊俏的孩子,听娘亲说你想学骑马呢?”

  “回大姐姐的话,是想学骑马,大姐姐是不是要赏给弟弟一匹马?”

  琳琳用手帕捂着嘴笑了几声,“小机灵鬼,你都这么说了,姐姐要是不赏给你,你岂不是要难过了。

  赏给你可以,但是只能赏给你一匹小马,一来是你年纪小,等你长大了,好马也变成了老马,不如赏给你一匹小马。你把他养大,等到你大了他也大了,因为一块长大的他倒是更知道你的心思,这就是所谓的好马通人性。”

  林皎兴奋的眉飞色舞,“谢大姐姐。”

  “你先别谢我,丑话我给你说到前头,这匹马虽然赏赐给了你,但是你什么时候能骑是要让父亲做主的,他老人家要是不同意,你是不能骑这匹马的。”

  林皎为难的看了看在一边坐着的林如海,“谢谢大姐姐了,弟弟记住了。”

  琳琳还记得林皓的岳父一家没有动身回去,所以就问了一声,“辛家的人可在?”

  辛云赶快抬头看了一眼丈夫,林皓回禀,“辛家人无职,故未能拜见。”

  “都是正经亲戚,不必讲究这个虚礼,快请亲家老太爷进来。”

  琳琳身后的宫女们赶快准备了不少见面礼,在厅堂中间摆下了屏风,辛家的祖孙进来见礼。

  琳琳极为客气,又让人颁下了丰厚的赏赐。辛家的人和林如海父子一同告退。

  琳琳要换衣服了。

  贾敏带着儿媳和女儿留下,陪着琳琳说几句话。

  说是换衣服,也只是把外边的外袍换了,头上的首饰是拆掉几件。

  “这身衣裳好看是好看,但是穿着太累赘,不如那些家常的软袍子穿着舒服。妹妹看着这些首饰好看不好看,好看了姐姐送给你。”

  林黛玉被她逗得哼了一声,“果然还是这副性子,以为你当娘了能稳重一些,可见本性难移这句话说对了。”

  琳琳有几分诧异,“怎么几年没见我妹妹说话这么犀利了,快说,我当年那个娇娇软软的妹妹去哪儿了。”

  屋子里面的几个女人全笑了,贾敏对儿媳妇说,“你姐姐妹妹别看着平日不爱说话,其实是最爱玩的,时间久了你就知道了。”

  琳琳刚才也不是说笑,这次回娘家,她也是带了不少东西准备赏赐下去的。

  让宫女们把盒子抱过来,先跟家中的女眷把礼物分了分,外边就有人请去赴宴。

  贾敏带着儿媳妇在前面引路,林黛玉陪的姐姐在后面走。

  林黛玉小声的跟姐姐说,“都是家宴,家里面的厨子给姐姐做了不少平时爱吃的,只不过咱们家的厨子已经换过两回了,也不知道他们做出来的姐姐爱吃不爱吃。”

  “以前那些厨子怎么不用了?”

  “也不是不用,只是用的少了,娘亲和哥哥弟弟爱吃重口的,我还有爹爹喜欢吃谈口的,因为这事儿娘亲也发愁过,还说一家人两种口味。”然后悄悄的趴在琳琳耳朵边,“没想到嫂子喜欢吃又麻又辣的……可不就是三种口味了。

  贾敏回头看见两个女儿在一边咬耳朵,心里面止不住地感到一阵安慰。

  也只能走的慢了一点,让他们姐妹两个多说一会儿话。

  林黛玉因为是个闺阁女孩儿,烦恼的事儿也只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儿。

  “……弟弟总是调皮捣蛋,哥哥给我寻了两只猫崽子,他非要要走一只,要回去了又不养,又给我送了回来,说是让我替他养着……”

  琳琳就在一边劝,“他还小着呢,就是白泽也天天眼红麒麟有这个有那个,要真的给他了,他手里玩不两天就忘到了脑后。”

  就算走得再慢,过了一会儿也走到了厅堂里面。

  分成两桌,女眷一桌,男人一桌。

  琳琳担心有什么饭前表演——就怕林如海安排兄弟妹妹表演赋诗一首,所以抢先说,“先吃饭,有什么需要赏析的等到饭后再说。”

  心想自己的诗词学问也仅限于能够押韵而已,要是问自己这些诗词做的好不好……琳琳在心里面捂住自己的脸——管他呢,吃饱再说。

  林家这边已经开始吃饭了,贾家全家还站在门外等着。

  这个时候大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些养尊处优的奶奶和太太们平时都是坐着的,一动不动的站了一上午,真的难为他们了。

  家里面的奴仆们飞马到宫门口查看,远远的看着宫门关闭,不知道自家大小姐什么时候才能出来。

  不只是荣国府,其他人家也在等着。中午时候,董妃的车架出了皇城。

  董家的人高兴的准备了起来,贾家这边面色惨白。

  贾赦贾政先请老太太带着女眷们回家去,有派人打听,又给早上就来的太监们塞银子,打听娘娘那边是怎么安排的。

  这些太监们拿了钱之后才说了几句重要的。“还早着呢,估摸着应该快到晚上了。”

  贾政放心了不少,派人去后面跟家里边的老太太说了一声,老太太心里面想的比较多,但是在这大喜的日子里面,也只有把所有的想法埋在心里。

  王夫人私下里和老太太关于这件事儿说了几句,“那董妃是什么人,怎么能排在咱们娘娘前面。”

  老太太呵斥她了一声,“少在那边多嘴,董家……要不然现在才是国丈家呢,董妃比其他人的位份重一点也能说得过去。”

  王夫人心里面嘀咕,“董家也是有眼无珠,现在说不定后悔得跟什么似的。”

  果然不出琳琳所料,吃完饭之后全家人就围坐在一起联起诗来。

  琳琳“……”

  你们闺女到底有多大的学问,你们心里面没点数吗?

  琳琳这个时候在怀疑到底是不是为了自己才有了这一场家宴。

  这个家里就贾敏和琳琳林皎的学问低。林皎因为年纪还小,未来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所以人家没有一点自卑的心态。

  贾敏此时此刻骄傲的看着丈夫儿女,觉得他们有学问就代表了全家有学问,所以也没有一点自卑的心态。

  只有琳琳,心想这辈子已经快成了文盲,就别矫情了。

  想通了之后也没一点自卑心理,反而乐呵呵地看着大家。

  一下午用在吃吃喝喝连诗作对上面。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满屯儿从外边进来,“娘娘该回去了。”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林如海抬袖子擦了擦自己的眼泪。“娘娘赶快回去吧。”

  琳琳点点头,先是握了握贾敏的手,又握了握妹妹和弟媳妇儿的手。

  最后嘱咐两个弟弟,“潜心笃志,孝敬父母,友爱手足,教养子孙。”

  兄弟两个听了,最后才和林如海告别。“您老人家保重,只要你老人家好好的,我这心里面才踏实。”

  “老臣记住了,娘娘也要用心教养皇子,平日里谨慎言行。”

  琳琳想着这个时候自己也挤出来两滴眼泪应景,无奈泪腺不发达,微笑地和他们告别,自己登上凤舆,外边又一次封街,一群人如来的时候那样招摇着又回到了皇宫。

  西太后宫里的邹吾一看到母亲顿时嚎啕大哭。

  西太后被闹的没有精神,“从中午的时候就找你一直找到现在。一开始还能哄着他说是你忙着呢,等一会儿就来了,现在哄不住了非要出去,你要是再晚回来一会儿不知道他还能怎么闹呢。”

  “辛苦母后了。”

  接了邹吾回甘露殿,路上听了留在宫里面的各级管事儿回报消息。

  宫里那些有名分的妃子已经出去大半了,好多人都等在宫门口排队呢。

  又有人跟琳琳说“贾贵妃的仪仗排出来了……让这队仪仗出门吗?”

  “让仪仗出门吧,贵妃贵妃叫了那么长时间,给他一副仪仗又没什么,皇上呢?”

  “带着太子爷和二殿下在御书房读书呢。”

  “派个人过去跟他们父子几个说,就说今天过节呢,宫里面的皇子皇女都要在甘露殿吃饭,让他们早点回来,顺便让人把做好的宫灯都拿来挂上,到时候给各位殿下分一分。”

  皇帝回来的特别快,一进门就问琳琳,“今天过得怎么样?”

  “别提了,看见我爹娘兄弟自然是高兴,就是国丈爷……他老人家让大家连诗,你也知道我这肚子里面没有几两墨水,当时恨不得立即带着人回来。你不知道我回来的时候全身欢欣雀跃,心里面想的总算不用再对对子了。”

  皇帝看着白泽麒麟兄弟两个带着小弟弟在门口玩耍,就带着得意“知道家里的好了吧,在家里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回你娘家哪有在家里面过得自在。”

  琳琳就在一边捧着他,“皇上说的对呢。”

  “所以朕明年不打算让你们再回去了。”

  说完之后看着琳琳的脸色,琳琳自然无所谓,“不回去就不回去了,走亲戚啊就应该远着点儿,远香近臭。”反正我能经常见到娘家人。

  “是这个道理。”

  “我看着我妹妹如今长得亭亭玉立,今天我娘三番两次想跟我私下里说话,她心里面想什么我还是知道的,她心里面想的无非是我兄弟已经成亲,接下来就轮到我妹妹了。只是……”

  “只是什么?你担心你妹妹嫁不出去?不至于,你妹妹小的时候朕也是见过的,你们家的家教朕也是信得过的,要不是因为朕下面的弟弟都已经娶了王妃,就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的好女孩儿到咱们家才算是有一个好归宿。”

  “咱们家……不是我说话难听,你们兄弟几个没一个能称得上好归宿了。从二王兄那边说起来,一直到下面的十八弟,个个都是花心大萝卜,要是我妹妹嫁人,一定要嫁一个一生一世一双人的。”

  皇帝听完之后像看西洋景一样的看着琳琳,“你做梦呢。”

  琳琳张嘴想跟他理论理论,大殿外面传来了几声小孩子的说话声,其他的公主皇子们已经来了。琳琳只好把嘴闭上,换了一幅非常慈祥的样子等着这些皇子皇女们来拜见。

  这个时候贾元春的轿子才出了宫门,外边儿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荣国府里面的老老小小等了一天,再多的激动和得意这个时候已经荡然无存了。

  听说轿子出了宫门,一家人又全部换好衣服站到了门外。

  又等了大半个时辰还没把人等过来,早派了人沿路打听,才知道董妃已经回宫,和贵妃的车架在路上相遇,双方都要让路,耗费了一些时间。

  王夫人心里愤怒又心酸,“她一个妃子,咱们娘娘何必给她让路。”

  老太太没有作声,王熙凤赶快在一边劝着,“咱们娘娘为人贤惠谦恭,后来咱们家的奴才不是也说了,那董妃不敢放肆,还是等着咱们娘娘过去之后车架才动了。”

  王夫人哼了一声,闭嘴不说了。心想凤丫头到底和我离心了。

  又过了一会儿,贵妃的车架才到。

  在大门口没有停留,直接进了荣国府,全家人也就老太太和王夫人邢夫人贾赦贾政免了礼。

  荣国府里面,至亲相见,少不了要抱头痛哭。

  哭过之后换了衣服,到了别院门口正式开始游园。

  现在天气冷,荣国府里面买了许多绫罗绸缎,剪成树叶花朵的样子粘在树上。蜡烛把整个园子映衬得如白昼一般。

  看到这样富贵的景象,贾元春自己也有些得意,但是想到自己在宫内的近况,忍不住对家中交代,“尽心教养宝玉和兰儿,科举传家才是正道。”

  家中的人把这话传给贾政贾赦知道,两兄弟恭恭敬敬的领了旨意。

  登船游园,一路走来所见皆是富贵之极,贾元春在船上忍不住吩咐老太太,“如此奢靡太过不是持家之道,往后一切以节俭为上。”

  老太太王夫人都点头称是。

  到了正殿,贾园春先见过祖母父母和姐妹,因为眼前都是自家人,想起在宫中的经历,免不了在他们跟前垂泪。

  一时间在房间里面人人垂泪,哭的凄风惨雨。贾元春先收住眼泪,“当日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再想不到今日还能见面,如今见了面不好好说几句话,反而对着哭泣,又有什么意思。”笑完之后又问薛姨妈和宝钗怎么不见。

  薛家母女早就等在外面。

  贾家的女孩和薛宝钗站在一起,衬得薛宝钗优于她人。

  贾元春对这个表妹赞了又赞,对老太太太太说,“宝钗比我等姊妹都强上几分。”

  王夫人这个时候有心想跟贾元春说说自己喜欢宝钗,想让她成自家的儿媳妇,又顾及着老太太在这里,只好把这个话题咽到肚子里。

  一时间外边儿开始排宴,荣国府的女眷都移步到外边儿。

  展抹桌椅搭好戏台,有人把戏单子捧上去,贾元春挑了几出戏,又把单子给了老太太太太。

  几个人推让了一回,让下面的小戏子们准备好行头,锣鼓声一响,顿时周围寂静无声。

  贾元春的好心情在这个时候已经达到了巅峰。在宫中的种种不如意早已忘到脑后,被家中的人群星捧月一般的尊崇着只觉得这种感觉让人迷醉。

  就好比此时皓月当空,身在繁华富贵乡里,只留下丝竹之声咿咿呀呀,让人心里说不出的得意和惬意。

  台子上的小戏换了一出又一出,还没有看够的时候就有太监过来,“娘娘,时辰到了,该回宫了。”

  贾元春从这种得意和惬意中猛然惊醒,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让她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荣国府的人更是失措,家里面兴兴头头的忙了大半年,花了无数金银,才建造了这么一所富贵之极的园子,娘娘才呆了这一会儿……

  贾元春坐在座位上没有动,太监又说了一句,“娘娘该回去了,皇后娘娘并各宫娘娘皆以返程。”

  贾家的人顿时悲痛难耐,但是又不敢哭出声来。

  “罢了罢了,回去吧。”贾元春在太监宫女的服侍下登上轿子,回头看看贾家的其他人,一狠心钻进了轿子里面。心里面想着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方才不辜负家中这些人对自己的殷切。

  随着礼仪太监的吆喝,仪仗缓缓而动,有个太监从宫女队中拉出一个人推到荣国府门前。

  “宫中用人俱是从百姓中采选,来历不明者皆不可入宫。贵府的这个女眷还请看好了,让她若是混进宫去,到时候岂不是害了杂家。”

  贾琏为人机变,拉着这个太监的袖子,往里面塞了一点碎银子。“公公给个方便,我们家娘娘在宫里面没个说话的人,这个丫头送进去陪她说话呢。”

  “这位公子,明明有朝天的大道你不走,偏偏要走这些羊肠小道,你要是能这么塞进宫里面一个人,宫里面早就人满为患了。就算她能过了咱家这一关,到宫门口她也进不去。”

  说完之后扭头就走了,

  直到仪仗看不到尾巴了,老太太疲惫之极的说了一句,“都回去吧,明天先好生歇歇,其他东西后天再收拾。”

  随后京城里面议论的就是这一次娘娘省亲的话题。对于各位娘娘的的娘家们来说,接待一回娘娘比打了一场硬仗还要辛苦,劳心劳力不在话下。

  因为天冷起得又早,加上操心了那么长时间,骤然放松之下,林如海病倒了。

  太医院的几位有名望的太医来的都挺快,看完之后出来和林皓说,“换季带来的毛病,没什么大事儿,喝两碗药下去就好了。”

  贾家的老太太也病了,除了咳嗽还有些发热。王熙凤还以为能偷几天懒,这一下子连懒都不能偷了,派人请太医,又看着人熬了药,因为邢夫人和王夫人累到了,贾兰也病了。伺候老太太的事儿就落到了王熙凤身上。

  王熙凤一身疲惫地回到屋子里面,平儿赶快接着她。“可回来了,再不回来咱们那位糊涂爷就要闹起来了。”

  王熙凤进了卧室,看见贾琏躺在床上,“二爷又怎么了?”

  “我听平儿说你的小日子有一段时间没来了,你也上点心。”

  “家中老太太在那边躺着呢……”

  贾琏不依不饶,“那不还有大嫂子的吗?”

  “兰儿病了。”

  贾琏冷笑,“打量着我不知道呢,还不是没有赏赐东西给兰儿,大嫂子那边心里不痛快呢。咱们家大姐不也是没捞到一件赏赐,偏偏她能躲,你怎么就不躲。”

  王熙凤和平儿赶快上去,一个伸手捂他的嘴,另外一个拉他的手,齐齐劝他别再说了。

  “二爷这话传出去人家说咱们不孝,哪怕是在自己家,也要想着隔墙有耳几个字。”平儿说了,又赶快出去看了看,院子里面没人才放心的回来了。

  贾琏伸手推开王熙凤,“就算是兰儿病了,老太太屋子里面养了几位姑娘呢,你偏要出这个头冒这个尖,我也说不得你了,你好好想想咱们俩现在也不算小了,要是过几年你和平儿还生不下一个小子,你看看老太太会不会心疼你不往咱们房里面塞偏房。”

  说完之后自己脱了靴子袜子躺下睡觉了。

  平儿赶快过来对王熙凤说,“明天咱们请个大夫上门给你看看,要真的有了,这个时候赶快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