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界主成神记录
作者:玉折君      更新:2023-07-28 16:09      字数:3400
  待论道开始,徒弟悠悠上了道台。

  台上一共二十四人,每个宗派只能派出一位代表。四组轮流论道,数低者先论。也就是说,徒弟是第三组第一位上场者。

  论道自有辩题,道台上有一口大箱,箱中堆了不少木牌。数低者可抽两次辩题,然后选其中一题来论。

  前面两组皆是唾沫横飞,听得他昏昏欲睡。到了第三组徒弟上场时,他的瞌睡一下就醒了。徒弟数序十三,佛门数序十八。也就是说,徒弟需要将全组打败才能与佛门对决。

  对手上场,徒弟盘膝坐下,道了句“请”。

  太监将徒弟选的辩题高声念道:“第三组,第一场,辩题:百家之首以德先?以术先?”

  念毕,每人发一纸一笔,半柱香时间拟稿,随后开始辩题。

  若是自己上场还不见得紧张,如今徒弟出战,他倒为其捏了一手冷汗。然再观柳双,正襟危坐,纸笔置于一旁全然不动。对手抓耳挠腮下笔艰涩,而柳双气定神闲,似早有腹稿,准备充分。

  待辩题开始,徒弟先发制人,条条明晰,句句引证。对手逐一反驳,却又被徒弟极快地据典驳回。等对手念出论点,说出因由,徒弟又立刻从对方论点中找出破绽,字字逼问。

  对方语速极快,逻辑却不强,被问急了也会引出经典论章,然都经不起推敲。而徒弟说的慢条斯理,逻辑却缜密,论点极多,每条论点又有事实举证,引用处甚至能精确到某篇某章某节某行。

  这自然得益于徒弟修道人的记忆与强大的神魂,但也与徒弟博览百家书籍有关。

  天衍弟子见大师兄如此厉害,纷纷眼睛发亮,一个劲在台下呐喊助威。而被柳双问得哑口无言的另一方,只能甘拜下风,在自家宗门的叹息声里下台。

  几轮下来,徒弟竟然力压全场,面对每个对手都礼节到位,论点也极其到位。

  这却是他不曾料到的。等倒数第二位对手下场,柳双微微侧身,小眼神偷瞥了眼他的方向。那双眼睛很亮,眉眼微扬,似乎是在向他邀功,少年人的意气情不自禁流露,全然不似辩题时沉稳的大师兄。

  他传音:“狐狸尾巴藏好,佛门杀来了。”

  徒弟赶紧肃容,道台上也有一僧侣姗姗而来,手持佛经,走到徒弟面前时,十分尊敬地行礼。

  “见过柳施主。贫僧慧定,师从贤首,修佛三十余载,曾执礼戒珠省院、妙相院、观音院,参着《金刚经解》、《法界观图》、《庄岳论》等,善涅槃学与毗昙学,现任观音院主持。”

  寥寥数句,全场却似笼了一层寒霜,所有人嗅出争锋相对的意味,看着场上二人渐渐安静下来。

  一上来就自报家门经学,说明对方将其视为敬重的对手。徒弟也起身,拱手作揖道:“拜见慧定大师。在下柳双,师从天衍观主,修道十余载,道行尚浅,见识浅陋,无功绩也无著书之能,只略通百家之术,还请大师指教。”

  一番话下来,谦卑有度,不卑不亢,慧定大师点点头,走到席间跏趺而坐。

  第一次交锋不分高下,宣读太监抹把汗,拿出了徒弟选的辩题,念道:“第三组,第五场,辩题——”

  接着,卡了一下。

  “……佛道之论谁更接近天地至理。”

  说完,太监将手中木牌左右翻看,确是官制,一时间有些惊奇。因为官方采定的辩题里,应该没有这么宽泛的。

  然而辩题已出,金锣敲响,论道就此开始。

  徒弟微微拱手,笑道:“佛道有缘,本自同根。今日大师与我的佛道之论,可成千古盛事。”

  闻言,慧定大师合掌:“既是千古盛事,还请不吝赐教。”

  说着佛门处一阵骚动,竟是有两位僧侣抬着一摞东西上台。众人好奇看去,却见东西放下竟是一摞书简。书简垒在慧定大师身前,足有半身高,这些书简全是佛门经学,被僧人一一摊开,显现其中批注。而慧定大师就坐在一堆书简里,不动如山,眉眼含笑。

  “论道需引证,贫僧为此批注佛门经卷数十,以作辩题之需,柳施主勿见怪。”

  一言,众人哗然。

  这是迄今为止的论道中,第一次有人搬出实书引证,这样多的书简,这样严谨的态度,足以让对手羞颜。

  一时间,台下众人皆为佛门之严谨折服,道台对面的阁楼上,官家目光也纷纷赞许地望向佛子。

  天衍弟子们急了,都开始为大师兄担忧。最小的弟子甚至扯着他的衣服:“观主我好紧张,大师兄输了可怎么办呐……”

  他摸摸小弟子的头:“紧张什么,你看大师兄还在笑呢。”

  小弟子啊了一声,果见大师兄在笑。

  而道台上,面对慧定大师的充足准备,柳双也再不客气,转头便朝自家师父喊道:“师父,弟子的东西落在台下了,您帮弟子送上来如何?”

  这时他才想起,徒弟来时搬了八个大铁箱,这些铁箱是徒弟五日来闭门不出的成果。于是心领神会,他手一挥,强大的气劲将八大铁箱通通送到台上,沉重的力道砸得整个道台轰隆一响,箱子排成整齐的一行,蔚为壮观。

  单这一手就让无数人震慑。接着徒弟也一挥袖,八大铁箱齐齐开箱,众人一看,竟是八箱装得满满的书简。徒弟手中结印,书简自动从箱子里飞出,有序地摊开于地。这些书简涵盖百家,数量巨大,每一本都有详细批注,每一摞都有一人高。等徒弟将书简整理好,整个人已经被漂浮的书册团团包围。

  半个道台,所有书简形成纵横排列的庞大书阵,书阵直上云霄,气势磅礴。无形的符文将书简一一摊开、分类。徒弟就站在书阵之中,手执一纸一笔,与端坐的慧定大师面面相视。

  此时,台下众人已经完全看呆了。不论是近乎仙迹的书阵,还是那密密麻麻的百家道藏,都足以令世人震惊。

  徒弟一身素衣道袍,广袖玉冠,书阵中昭昭然如圣者。其彬彬有礼地向慧定大师拱手:“论道需引证,在下为此也批注了百家经藏数百,以作辩题之需,望大师勿见怪。”

  **

  庞大的书阵一出现,举世皆惊。不说台下,就是台上的慧定大师也微微动容。

  慧定大师出身佛门,修为已至元婴,他能清晰地感知到面前少年不过筑基圆满修为。可如此庞大的书阵至少也得洞虚尊者才能支撑,说明少年修为虽浅,境界却早已超越尊者,实乃大才。

  如此,轻慢之心消散,慧定大师念了句佛偈,开始认真论道。

  台上二人从道法佛法起源论证,溯及前后八百年事,引用的经卷道藏不下百数。台下有儒门书生听后顿悟,拿出笔墨纸砚一一记录,为这场佛道之论执笔。

  柳双不但引用道家经典,还拿出其余诸如法家释学等杂章议论,有时还会将诸多文本对比,校对真伪。慧定大师虽资料收集不如柳双,却奇思巧辩,善于找出矛盾与缺漏,从而证伪。

  二人论道最后,皆是惺惺相惜,争锋变少,转而求同存异,互证道法。

  台下诸家也听得入神,有时二人遇到疑难之处,更有其余派系加入讨论,共议天地至理。

  于是这场佛道之论整整持续了四个时辰,期间百家恭听,难分高低,直到日落西山,柳双与慧定大师才惊觉时限早已过去。

  主事太监自也听得入迷,楼阁里的官家也未发话,于是辩论持续了一整天,众人叹服。

  柳双首先恭恭敬敬朝慧定大师作揖:“大师高见,佛学精湛,先前是小辈狂妄了。此次论道应是大师胜。”

  慧定大师也捋着胡须感慨:“不愧是天衍首徒,三千道藏尽纳于胸,老僧佩服。此次论道你可当第一。”

  双方都认输,这倒为难了主事太监。他抬首,朝阁楼的官家看去。毕竟论道输赢还得由皇上裁夺。

  众人也纷纷望向那处珠帘楼阁,接着,只听楼阁里传出一道威严而低沉的声音:“此次论道,佛子以为如何?”

  却是先问佛子。

  众人的目光又聚焦于佛子。

  佛子微微颔首:“昔日菩提老祖办赛酒会,称谁能在时限内取来世间第一佳酿,谁便夺得头筹。一人取酒,得九天仙酿,世间无双;另一人取酒,得凡间浊酒,无人不尝。二人皆言自己的酒为世间第一佳酿,菩提大笑,封二人为双魁。”

  佛子说完典故,再不言语。

  阁楼上的帝王思索片刻,又看向天衍观:“此次论道,天衍观主又以为如何?”

  却是再问亦尘。

  亦尘心道佛子不愧是佛子,典故张口就编。这菩提老祖的故事他在天道藏书里从未见过,佛子哪来的底气说得冠冕堂皇。

  然而嘴里说的却截然相反:“回陛下,九天仙酿乃世间难得,凡间浊酒亦是情义无双,世间之道在乎心,不分高低,此次论道应为平局。”

  说完,下意识看了佛子一眼,却见佛子也在看他。那双古井无波的眼,似暗藏深流。

  作者有话要说:

  请问八箱书简,怎么做到纵横排列冲破云霄?

  柳双:其实我是把书册拆分成一页一页,如果一本一百页,八箱至少八万页。每页纸还有间隔,再组成书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