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思路
作者:季夏武      更新:2019-12-08 22:29      字数:7014
  乡兵也称民兵,团练,是由乡民自动组织或官府组成的不脱产的武装力量,是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或募集土人组成的地方民众武装。

  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担负修城、运粮、捕盗或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各地乡兵名目很多,编制亦不统一。

  或按指挥、都,或按甲、队,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编成,最多之时,陕西、河北、河东谙路总数达42万余人。

  而且纵观宋朝战史,尤其是对外战史,乡兵所发挥的作用远高于厢军和中央禁军。仅次于西北,河北两支禁军。

  而会产生这种情况也很简单,一是兵员,二是粮饷,三是信念。先观禁军,除了西北禁军一直保持着战斗力外,河北禁军也是有着其高光时刻。

  唐河之战,徐河之战中击败辽国大将耶律休哥的李继隆,被辽国人称赞为“唐有虎狼将,宋有杨延昭。”的杨业长子,杨延昭。以及田敏,魏能等精锐骑将皆出自河北禁军。

  而河北禁军的没落则是大势所趋,在辽国萧太后兵行险招,利用骑兵机动性绕开北宋部署在定州的十万大军,直扑黄河,逼出了澶渊之盟。

  宋辽两国缔结和平条约,本是为了对抗辽军的河北禁军便失去了他的重要性。再加上后续的西夏叛乱,北宋将注意力放在西北之地,河北禁军就此没落。

  而中央禁军更是凄惨,作为赵匡胤与赵光义两位皇帝北伐的主力。本是兵力最多,实力最强的一支禁军,但数次北伐失败,使其损兵折将,这支集结了五代十国末期最精锐兵将的部队自此一蹶不振,成为了一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

  而厢军则更惨,名为常备军,实际则是一个大收容所。北宋的作战主力一直是禁军,厢军一直担负的是为禁军提供兵员及打杂的作用。

  而各种被发配为军的罪犯,从禁军挑选中未达标的新兵皆是厢军的主要兵力来源。只有少数番号的厢军,尤其是厢军中的马军,是作为地方军,以维护地方治安为主。

  剩余的步军,则是从事劳役的“役兵”。甚至在宋仁宗之前,厢军连习武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做苦役。仁宗时为对付农民起义,才开始教厢军习武。

  如果说河北禁军,中央禁军是因战争原因而没落,那厢军从头到尾就没雄起过。而乡兵,则同上述三者不同。

  其一,乡兵主要兵力来源是农民,众所周知,农民可以说是最好的兵源。吃苦耐劳,服从性高,心思淳朴,都是一名精锐步兵的必需条件。

  其二,乡兵多是由地方宗族自行组建,粮饷虽少,但都是足额发放。多是父子兄弟齐上阵的乡兵,在兵败时也会维持最基本的组织结构,更容易被重新组织起来。

  其三,在禁军溃败,厢军不可靠的情况下。以杀敌报国为信念组建的乡兵在信念上远高于前两者。这使得他们更勇猛,更无畏。

  但乡兵也不是没有缺点,首先他们毕竟是不脱产的农民,每日的训练时间很少。其次,军中皆是父兄,统领者一旦没了威信,很容易便被裹挟。

  而傅晓鞍却有足够的自信解决这些问题,训练时间少不代表训练质量差。禁军与厢军倒是整日都有时间,可结果呢?一群酒囊饭袋。

  至于威信,自己是傅家的二少爷,又有着傅太公的亲笔书信。最重要的,自己能打,自己的铁杆支持者大哥也能打!

  乡兵也是兵,军中最简单的道理,强者为王!在粮饷给足,待遇极好的情况下,若是仍有人敢炸刺,那就要用“物理”说服他。

  至于训练方式,傅晓鞍除了加量之外,并不准备掺杂新的东西。在没有新式武器出现的情况下,宋军的训练方式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执行的人懈怠了。

  至于后世之梦中那些所谓的“穿越者”所依仗练兵法宝,军训,看的傅晓鞍是捧腹大笑。这群人是失了智,还是认为古代将领都是废物?

  在多是列阵作战的古代,纪律性是每个将领都极为重视的东西。更可笑的是所谓的“队列”,是有多蠢的人,才会认为动不动就摆阵的古代军队竟然不会站“队列”?

  还有推崇所谓的“特种作战”,结果玩来玩去还是斩首战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三岁小儿都明了,还用人教?

  在没有长途即时通讯工具,没有可定时的炸药,没有远程火力支援的情况下,训练一支特种部队有什么用?即便找到敌方帅帐,难道让他们抱着火药同敌方大将同归于尽?

  侦察有踏白军,攻城有先登军,护持己身有牙兵,就是同归于尽也有死士,傅晓鞍实在搞不懂组建一支特种部队的意义何在。

  而且现代军队的战术基础是散兵线,追求的是保证己方火力的情况下将士兵尽量散开,减少受击面积。在古代实行散兵线?那敌方骑兵将领可是要笑掉大牙!

  所以傅晓鞍从来没想过搞什么训练方式改革,至多会更多的磨练士卒的纪律性和服从性,这两点倒是古今相通的。

  傅晓鞍大概理清了建军思路,而傅晓闻此刻也被下人请了过来。见到弟弟,傅晓闻开口询问道:

  “二郎,叫我何事?”

  “哥哥,我已征的祖父同意,组建乡兵。自今日起,你我便要与战马,刀枪为伴了。”

  傅晓闻拍手称快,大声说道:

  “我早就不耐烦读那鸟书了!整日里之乎者也,看的我头都大了!大丈夫行事,何须婆婆妈妈,我就看不惯那些酸秀才!搞劳甚子以理服人,那理能大的过我这拳头吗?!”

  徐是多年夙愿终达成,一向不爱言语的傅晓闻也是话多起来,继续说道:

  “还有什么王道教化,那孔圣人所言有教无类是针对心向我中原正统,愿意归化的子民,同那些养不熟的狼崽子讲什么教化?”

  “人家虚弱之时听你教化,到了强盛之时,那个不是刀把子抡的飞起?可恨那群迂腐文人,为了所谓教化之功,不管不顾,只要外敌示弱,就不准武将再打,还送各种物资,技术,让敌人再次做大。”

  “如今好了,人家强盛了,刀把子抡起来,又责怪武人无能!我呸!一群腌臜货色!更可恨的是,对内又搞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将自己高高捧起,将其他人贬做猪狗,都该杀!”

  连番话语,说的是慷慨激扬,惊的傅晓鞍是目瞪口呆。这还是自己平日里那稳重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