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五王要回封地
作者:树下的果子      更新:2019-12-07 17:42      字数:8108
  苏木的一番话,让书房中的众人陷入一种诡异的沉默中。

  尽管苏木搬出他不存在的师傅,四人还是不太相信,这世上有人能够将濒死之人救活。

  可是发生在苏木身上的神奇改变,又让他们心存希望,或许苏木的师傅能够救活当今陛下。

  这样候府就能回到以往的样子,不用在面对兴王带来的压力。

  虽然这段时间兴王还没有开始针对候府,可是候府中人已经感受到了那种无形中的压力。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登基也会做出大刀阔斧的改变,本来和兴王闹的不愉快的候府肯定就会成为新皇登基的立威对象。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朱厚照驾崩,这样兴王才有登基的机会。

  沉默一会儿,苏文器这才开口问道:“木儿,你师傅来皇城了?为何不请来候府,我也能方面谢谢他。”

  苏木摇头道:“我师傅他并没有来皇城,而是早就知道皇上会有一劫,所以在离开之前就告诉我具体的搭救之法。

  可是救皇上的所用的物件中,天外陨铁必不可少,我一直都在寻找它,可是没有找到,所以我才没有告诉父亲你,就是不想看见你失望。

  好在昨日巧合,在斯柯洛夫那异邦商人的口中,得知了天外陨铁的下落,明日就能送到候府,到时候我就能开始炼药。”

  反正都胡诌出一个师傅,苏木索性就将这个师傅说的更加神秘一些,这样还有助于提高可信度。

  同时他也懒得解释铁与磁的关系,也就索性将其称为天外陨铁,反正是雷击所成,也说的过去。

  果然经过苏木将他胡诌出的师傅神秘化之后,苏文器反而又信了几分,脸上的表情也缓和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紧绷着。

  这段时间他除准备大祀之外,就是联系以前他当将军之时手底下的人,希望他们可以给兴王压力,保苏木无恙。

  大家也非常的尊重苏文器这个老将军,表示只要苏木不触犯大明律令,愿意保苏木平安。

  导致这段时间他一直都没有休息。

  不过就算现在知道皇上可救,心事少了许多,他也没有准备好好休息一番。

  他立马起身道:“既然如此,为父相信木儿你,我这就去皇宫找皇太后,让她派人尽快将天外陨铁送来,同时保护你顺利炼药。”

  苏木见苏文器说话间就要离开书房,他立即阻止道:“父亲,不可。

  历来皇家之事就颇为复杂,尤其是这种关系到皇上生死的大事,当中肯定会更加的麻烦,所以我才没有让皇室协助我寻找天外陨铁。

  我想等药炼出之后,再去找皇太后,让她协助我们让皇上服药,这样就能保证万无一失。”

  听到苏木的话,苏文器立即止住了步伐,回到位置上道:“还是木儿想的周到,反正当下无人知道天外陨铁的作用,暗中送到府中比大张旗鼓的送来要更加的安全。

  同时也能保护木儿你的安全,如今皇城形式复杂,五王入京接受皇上的考验,万一让他们知道你能救好皇上,我怕有些人会想办法阻止你。

  毕竟面对皇位的诱惑,很少有人能够保证理智。”

  苏木炼药这事关系着苏府,关系着皇上的生死,可以说是关系着整个大明的未来。

  所以苏文器这才一时之间有些激动,想要赶紧告知皇太后,并没有考虑到当中的复杂性。

  不过他始终是唯一一个能够同王守仁比较的人,做事也是有勇有谋,很快就想清楚,炼药一事还是苏木悄悄进行会更好。

  见到苏文器能够看的这么明白,苏木也就没有细做解释。

  苏文器既然选择相信苏木,他也没有过多的询问,而是听从苏木的介意,回到房间中休息。

  在接下来的几日时间里,他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忙,他感觉这一切或许没有苏木想的这么简单。

  并不是将药炼出来就万事大吉。

  书房中的灯火暗淡,陷入寂静中。

  而在文渊阁,此时依旧灯火通明,并且不是在守岁,而是在处理事务。

  可以说在岁旦这一日,整个大明最忙碌的就是内阁四人。

  此时杨廷和也回到文渊阁中。

  他前段时间一直在负责处理石炭之事,直到今日这才处理完,回到皇城参加大祀。

  可是没想到在大祀上朱厚照会吐血倒地,导致大祀没有顺利完成,国事也耽搁到现在才处理。

  坐在石炭炉旁,杨廷和感叹道:“这石炭炉问世,雪灾之祸会成为历史,大明百姓将不会再有人冻死,可惜皇上看不到这盛世。”

  他和刘健在朱厚照还是太子的时候都教过朱厚照,所以内阁当中最为关怀朱厚照的就是两人。

  刘健也感叹道:“我已经为臣三朝,本想等皇上回来后告病请辞,可是却没想到,我还有机会当四朝之臣。”

  一旁的李东阳赶紧劝道:“你可不能请辞啊,如今大明正乱,正是需要你来主持内阁事务的时候。”

  刘健对此只能叹气一声,他也知道自己不能请辞,现在正是他为大明尽心尽力的时候。

  谢迁将手里的折子合上,也加入到几人的谈话中,他提议道:“如今之势,五王已经不适合继续呆在皇城之中,我觉得是时候让他们回封地了。”

  杨廷和我附议道:“我也认为到了让他们回封地的时间,如果等到尘埃落定再走,我大明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皇上主持国事。”

  对于由王爷继承皇位的事宜,大明有着明确的规定,必须由众大臣去王爷封地中迎接。

  这样一来,可以显得新皇得到众大臣的支持,也可以彰显新皇的威信。

  ……

  在皇宫深处。

  朱云倪服侍在皇太后身侧。

  皇太后的神色疲惫,不过在国事面前,她也必须得面对现实,有些事情必须得做。

  她问朱云倪道:“倪儿,最近兴王都在干嘛?我想让他们回各自封地了。”

  朱云倪明白皇祖母这话是什么意思,她整理了一下语气,这才道:“兴王最近都呆在下榻处,什么事都不避讳于我。”

  皇太后叹了口气道:“兴王一直都这般聪慧,知道你是我让过去的,可是却也一直让你看着他。

  反倒是景王,自从进京之后,动作十分频繁,常往各个大臣家里拜访。”

  她叹气是因为,尽管兴王是自己看好的人,可是将自己儿子的皇位安排给别人,她心中也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