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
作者:虚度四十载      更新:2019-12-15 11:50      字数:7280
  小姑父杜达开在光荣的从驻藏某高炮部队退伍之后经战友介绍,进入了西藏某藏药厂工作,工作和当兵时所学专业很对口。

  煮几十个人的职工餐对于当了八年零三个月又二十一天炊事班大头兵的小姑父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我和父亲被小姑夫妇安排临时住在食堂的库房里,这是一间足足有四五十平米大小的房间,安置我们父子二人是绰绰有余。

  心细的小姑用一张床单把库房分成两半,一半堆积的各种物资,一半安放了两张新买的单人床都还略显空荡。

  “二哥,仁义,委屈你们两父子先住在这里了。以后咱们条件好了再换地方。”小姑对于这样安排我和父亲很是抱歉。

  “这就很好了,我们父子是出门来挣钱的,又不是来享受的。出门在外不容易,莫得那么多的讲究。还有就是你这个被子是不是太多了?”父亲指着床铺上的新被褥向小姑询问到。

  “不多,不多。二哥,你别看中午基本上天天都是大太阳。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好嘛,听你的。来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听你两口子的提醒,路上衣服带少了,差点把我和仁义冷感冒。”父亲对那件做出判断失误让他在儿子面前英名尽毁的小事情至今是依然耿耿于怀。

  至于那个让父亲大展神威的正义之举,因为害怕小姑担心也没有告诉小姑夫妇,并且一再要求我也守口如瓶。

  中午和晚上的饭菜很清淡,稀饭,馒头,泡菜,不见一丝荤腥。这是内地人初到高原的标准伙食,因为太油腻和肉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加重人的高原反应。所以初到高原者的饮食宜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最好。

  当然刚到就洗澡洗头是更不可取的做法,水土不服和洗澡造成的热量消耗极易让人感冒,高原上感冒的后果不同于内地,一个肺水肿在内地是小事一桩,在高原就是不治之症。

  听从小姑夫妇的建议,我们父子二人提前过起了一个礼拜吃了睡,睡醒了接着吃的退休生活。红景天和高原安是我们的常备饮品。

  在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后,在我和父亲不断的抗议要求下,我和父亲才得到小姑批准我们洗澡洗头的决定。

  神清气爽的我和父亲换上了小姑买的新衣服很是得瑟,决定趁着天气不错出门上街溜达溜达,顺便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感觉毕竟闲了两年了,再不工作的话人就废了。

  这段时间药厂生产任务重,经常加班,所以经常有职工来吃加班饭。小姑夫妇忙得完全没有时间脱身,实在是没有办法带着我们父子俩去布达拉宫。

  在和我们父子说了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和藏族打交道的禁忌以后,小姑又给父亲兜里塞进了几百块钱。叮嘱我们一定要带上身份证早去早回。

  从小姑夫妇的口里得知,拉萨的交通很是便宜,公交车两元一个人,拉着你围着市区打转,出租车在东到夺底路,西到纪念碑,南到生态岛,北到军区总医院这个范围内都是十块钱一趟。

  出了藏药厂区大门,我和父亲就招手拦住了一辆出租汽车,直接奔着布达拉宫而去。

  司机也是四川人,对于我觉得出门遇老乡的热情很不以为然,直接给我普及了一下拉萨常识。

  拉萨又名小四川,市区一半人口是外来人员,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四川人,包括各政府部门很多人都是十八军的后代和四川援藏干部。所以四川话是除普通话和藏语外的第三大官方语言。拉萨的藏族基本上都能听能说四川话。这让在司机面前大秀椒盐四川普通话的我很是尴尬不已。

  说话间,出租车就把我们父子俩拉到了目的地————布达拉宫的正门。

  下了车,父亲付完钱,我们正准备往布达拉宫走的时候,司机叫住了我们。

  “哥子你们是来参观布达拉宫吧?不用去了。布达拉宫现在在闭门维修,不接待游客。还有就是售票处在前面那个白塔下,以后来的时候记住咯。“善意提醒我们的司机师傅不等我们回话,一溜烟开车走了。

  听人劝,吃饱饭。我和父亲没有再去往布达拉宫。没有目的开始闲逛起来,顺便熟悉熟悉环境。

  在没有高德,百度和腾讯的年代里,印刷的实体地图才是唯一能窥视一座城市全貌的手段。

  在问过路人后,我们父子俩来到了紧挨着布达拉宫广场的拉萨市新华书店,花了五块钱买了一张拉萨市地图。

  “才十几平方公里!和我们县城差不多大嘛……还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啧啧啧。”看着地图上的拉萨市简介,父亲瘪着嘴。

  我没有回应父亲的感叹,此时此刻的我被书店旁边,贴在新华宾馆门柱上的一张红纸吸引住了目光。

  招聘启事:某茶楼开业在即,特招聘服务生一名。要求男性,18岁至30岁之间,五官端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四川人优先。包吃包住,月薪八百。联系电话1350891****梁女士。

  在寻呼机和座机电话还是主流通讯工具的2001年,手机基本还是属于有钱或者有权一族的专利品。

  让父亲先回小姑那里,独自等待十分钟后我见到的这位梁女士属于既有钱也有权。

  有气质,儒雅!这是我对于梁丽所产生的第一印象。这位身穿丝绸旗袍,脚蹬高跟鞋,盘着头发戴着一副金色框架眼镜的中年女性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书卷气。

  “小伙子,是你打电话来应聘的吗?”

  “就是我打的电话。”

  梁丽上下打量着身高一米八个头的我的目光让很少接触异性的我很是窘迫。

  “哈哈哈,还害羞了,小伙子没耍过朋友吧。”梁丽不顾我闪烁的目光,继续调侃着我。

  “我………还没有。”

  我的回答让梁丽笑的更开心了。

  “好啦,就你了。我的茶楼还在装修,大概还要几天时间。你留个电话或者联系方式,我好提前通知你。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寒暄半天,居然没有问我的名字…………

  “我叫陈仁义,四川绵阳人。”

  “我叫梁丽,叫我梁姐也行,丽姐也行。就这样吧,我还有点事先走了,再见,小老乡。”

  如此轻松就找到工作的喜悦让我兴奋过度,以至于裤子拉链没有拉好也是回到小姑那里,被小姑看见提醒才知道的糗事。这也是八天后才明白为什么梁丽调笑了我那么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