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改头换面(下)
作者:三天一小更      更新:2019-11-12 10:03      字数:11192
  科场舞弊,这可不是小事,考虑到这位钱谦益同志是有前科的,天启皇帝朱由校顿时来了精神。

  “崔呈秀,你说钱谦益徇私舞弊,可有真凭实据,奉天殿乃是君臣议事,天下朝政中枢之地,你若是胡乱告状,朕决不轻饶!”

  “钱谦益何在?”

  听到皇帝陛下的召唤,钱谦益从朝班中站了出来:“臣在!”

  “崔呈秀说的是否属实,你是杭州府乡试的主考官,今科乡试是否发生了舞弊?”

  这是一道难题,若是回复皇帝自己不知道,便有失职之罪,人家崔呈秀都知道了,他作为亲临科场的主考官竟然浑然不知,不是玩忽职守是什么。

  可要是一口咬定绝无此事,万一要是查证属实,杭州府的乡试确实发生了舞弊,自己可就摘不下这个黑锅了,免不了被戴上一顶包庇同党的帽子,然后被人收拾掉。

  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钱谦益咬了咬牙说道:“陛下!臣从未收取贿赂,崔御史一口咬定臣收取贿赂,可有证据?”

  崔呈秀略有深意的扫了一眼钱谦益:“陛下,崔某所言句句属实,今日微臣在这金殿之上揭发此事,只求陛下能为天下的读书人讨个公道,求陛下明察!“

  崔呈秀的话音刚落,姚宗文从朝班中站了出来,满面笑意地看着崔呈秀:“崔大人,陛下问你有无真凭实据,你为何不直言相告,莫非你并无证据,只是凭空猜测?”

  崔呈秀哼了哼,摆出一副与贪污犯罪死磕到底的决心,厉声说道:“崔某当然有证据,钱谦益自以为此事做的滴水不漏,可老天有眼,钱谦益收取钱千秋贿赂之时,被崔某的一名故交看见了。“

  “这么说,崔大人是有人证了?那姚某敢问崔大人,证人何在?叫证人出来当面对质,是非公道,陛下圣明,自会决断!”

  这时崔呈秀突然面色一变,捶足顿胸,用手指着钱谦益:“证人!证人在何处,那就该问问钱大人了,不知钱大人把崔某的那名故交怎么样了,也不知是死是活。”

  一头雾水的钱谦益再也站立不住了,钱谦益当即反驳道:“崔大人,你这话是何意,本官从未收取贿赂,更没有徇私舞弊,你诬陷本官是何用意,陛下问你要证据,你竟向本官要证人,崔大人不觉得荒唐吗?“

  崔呈秀冷声哼道:“哼,钱大人,你当然不会承认,你的丑事败露,崔某的那位故交想来已经被你的同党灭了口。”

  崔呈秀一口咬定钱谦益收受贿赂,姚宗文又不时串出来唱个白脸:“这么说就是死无对证了,崔大人,你太放肆了,你把朝堂当成什么地方了?既无证据,那就是诬告了,陛下眼前岂容你放肆。”

  “姚大人,能否听崔某把话说完,证人虽然生死未卜,但好在崔某的那位故交早就料到钱谦益会杀人灭口,他已将杭州府舞弊一事,以及舞弊手段秘密写在了信中,托人交给了崔某,只要崔某呈上此信,陛下一看便知,浙江杭州府的科场已经变成了一滩死水,这哪里是为陛下选才的地方,杭州府的科场简直是钱谦益同党捞钱的地方,臣听说钱大人家中有良田千顷……“

  崔呈秀说完便跪倒在地,满脸悲痛的模样,将那封密信用手高高举起。

  干货都拿出来了,啥也别说了,查呗。

  密信一递上去,天启皇帝当即就怒了,特别是听到钱谦益很有钱后,当下就疑心顿起。

  而这个时候,一直在一旁观望的楚党,突然将矛头对准了钱谦益,是的,楚党反水了。

  楚党此次虽然与东林党约好要联手对付浙党,但归根结底是因为浙党拿张老乡开涮,惹怒了楚党。

  终究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对浙党是对事不对人,而对东林党是对人不对事,双方本就恨的死去活来。。

  楚党和东林党本身也就是死对头,这种盟友关系只是建立在梅之焕与汪文言的撮合之下,并不牢固,谁也不会把背后交给对方。

  浙党倒台之后,楚党最大的政敌依旧是东林党。

  楚党的领导人是官应震不是梅之焕,所以,只有机会对东林党捅黑刀,自然是不会手软。

  眼下便是捅黑刀的最好时机,太常寺少卿官应震略加思索便站了出来:“陛下,科举本是为国选才,是天下学子的报国之径,人才乃是国之栋梁,乱科场就是乱我大明江山社稷,钱谦益身为杭州府乡试主考,竟对此事一无所知,若钱大人不是刻意隐瞒,那就是玩忽职守,望陛下严查到底!”

  赵南星等人没有想到楚党会突然倒戈,很明显,这是楚党在逼自己,逼自己动手,这种情况之下,若不与顺着楚党的意思大义灭亲,那楚党便会毫不犹豫与浙党联手。

  眼下只有先处置钱谦益,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维持双方那脆弱的塑料盟友关系,楚党才会与自己联手解决浙党。

  赵南星愤怒地暗暗攥紧了拳头,心头有些沉重,要自己动手解决钱谦益,他还真有点下不去手。

  钱谦益很有几把刷子,做得一手好文章,是东林党中的魁首,他已经被评选为东林党储备干部中最具升值潜力的第二梯队,是组织上重点培养深造的对象,这事一旦坐实,钱谦益可谓是前途尽毁。

  可事到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今天若不解决掉浙党,那就会有被浙党解决掉的风险,楚党这种老对头盟友,是不牢固的。

  东林党人固然是在欣赏钱谦益,可个人在组织的利益总是显得微不足道的。

  面对今日早朝突发的这一切,东林党人只觉得这是浙党耍的把戏,浙党不过是想借着此事苟延残喘,比较双方矛盾太深,浙党的韩敬与钱谦益本身也有着深仇大恨。

  经过一番交换眼色、权衡利弊后,左都御史赵南星、大理寺少卿左光斗、兵科都给事中杨涟、礼部尚书孙慎行、内阁大学士韩爌(kuàng)、刘一燝等人也纷纷站了站了出来,支持官应震。

  木匠纵然是再好的脾气那也生气了,好家伙,朝廷每年财政闹赤字,手下的这班家伙既然在背地里卖朝廷的功名,赚自己的银子,还整日一副品德高尚的模样,真是岂有此理。

  最过分的是,这事竟然全权只经过中间商之手,不只是赚个差价这么简单,朝廷是一点好处都没落下,实在是大大的可恶。

  见大臣们也都表了态,天启皇帝当即叫来了锦衣卫,派遣锦衣卫前往杭州府调集今科的乡试试卷,查一查那个叫钱千秋的考生是否高中,

  又是不是在文章每段话的末尾写上了‘一朝平步上青云’的七字接头暗号。

  锦衣卫得令后,当即就风风火火的赶往浙江,锦衣卫办案用的马,那是专用的快马,比起普通驿站的马要快。

  此事刚刚揭发,在信息传递并不快的时代,锦衣卫有着交通便利的优势,自是可以第一步赶到杭州府将试卷与考生钱千秋带回京城调查清楚。

  锦衣卫素来以严厉闻名,卫中的人士更没有什么博爱之心,尤其是皇帝大人下令调查此事,动起手来审讯犯人那是绝对不会客气的。

  到时候,钱千秋经不住打,将事情原委全部供出,要是将钱谦益是扯入其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朝班中的钱谦益被一道道阴冷的目光盯得寒毛直竖,今日发生的一切无异于一道晴天霹雳,将他给霹迷糊了。

  如今的大明科场,舞弊本就是司空见惯了,钱谦益自己就曾是舞弊大军中的一员。

  可这事怪就怪在是由崔呈秀捅出来的,还偏偏是在今天的早朝上,实在是太巧了,若不是阴谋,实在是无法让人相信。

  就算浙江科场真如崔呈秀所说有人参与舞弊,可乡试才刚考完,还未到放榜的日子,他作为浙江乡试的主考官,亲临考场都还不知道此事的原委,只是略微听到一些风声。

  明朝的乡试,分三场来考,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而今才八月二十,试卷尚在批改之中。

  乡试是由南直隶、北直隶以及各省布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科考的地点在南、北京府、各布政司驻地。

  钱谦益身为浙江乡试主考官,是在浙江承宣布政司驻地监考,浙江布政司的衙门在杭州府,并不在崔呈秀巡视漕运的范围。

  因此,即使浙江杭州府发生科场舞弊,在没有放榜的前提下,崔呈秀是没有理由比自己先知道此事的,崔呈秀到底是如何知道此事内幕的。

  可远在南直隶巡视漕运的崔呈秀却偏偏知道了内幕,他是如何得知此事的,还知道的如此详细。

  不但知道有人在杭州府的科场徇私舞弊,连其是哪位考生舞弊,用什么手段舞弊都一清二楚,这不得不另外钱谦益多想。

  或许,这一切根本就是个套,可下套的人到底是何人,难道是韩敬,除了那个人,钱谦益也想不到有谁会摆自己一道,钱谦益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切,当然是有人在幕后操控,今天的早朝,崔呈秀与姚宗文一唱一和,只是因为受了某位江湖人士的指使。

  操纵这一切的人身在江湖,今日按照原本的计划本是要让浙党直接瓦解,可白露很明白,然而仅仅让浙党瓦解是不够的,因为她的目的并不让浙党垮台这么简单。

  所以必须得让浙党在瓦解前与东林党最后死磕到底,让东林党做出壮士断腕的举动,瓦解浙党的同时也不忘打压东林党,免得东林党过于强大日后不好收拾。

  此事一发,东林党便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东林党要想办法保住钱谦益,另一方面东林党又不想放过解决浙党的机会。

  解决浙党就不能徇私包庇自己人,必须大义灭亲,只是东林党在面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处境下,自然是要将损失降到最低。

  可这事不是东林党单方面说了说的,东林党的临时盟友楚党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大家斗了几十年,不可能因为要帮张老乡出口气,就把跟东林党的过节忘得一干二净。

  这种一箭双雕,既可以打压东林党,又能逼东林党联手帮张居正老乡出口恶气的机会,楚党怎么会轻易错过,毕竟大家可是有约在先,今日的早朝是要解决浙党的,总不能因为你们东林党的人,而坏了两方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