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作者:海江洋      更新:2019-10-15 23:29      字数:6934
  “什么是种田?”英子和美琳同时问。

  王隽略作思索,回答道,种田就是将种子撒在地里,进行管理和维护,等作物长成后,收割果实。

  美琳道:“这个我知道。夸瓦的部族就做这些事情。”

  “是吗?”王隽回忆当初自己在树上看到的夸瓦族的情景,印象中没有看见水田。

  但是夸瓦族临海,打猎的话没有英子部族方便,依靠滩涂的同时种一点作物是可能的。

  “她们怎么种田?”王隽问。

  英子道:“冬天的时候放一把火,把地上的草烧掉,来年把种子撒到地上,到时收割就行了。”

  “就这么简单?”

  “还要怎样?”英子问。

  “中间不要灌水,施肥什么的吗?”王隽又问。

  “没听说呀。”

  这都行?真的是这样的话,无论种什么,产量都不会高。而且她们种的粮食很可能不是水稻,而是其他的品种,比方说旱稻。

  据说,水稻是从旱稻驯化过来的。是不是这样,王隽不是学农业的,无从得知了。

  对了,水稻是中国古代最先种植的,而后才慢慢传到全世界。向东,传到朝鲜,飘扬过海去了日本;向西,沿丝绸之路一路散布到中亚、南亚、欧洲、非洲;往南,去了东南亚。

  “为什么你们不种田呢?”王隽问英子。

  “吃的东西,是上天给的,粮食到处都会长,为什么要人去种呢?我们觉得这是得多此一举,没有必要。”英子道。

  这里物产丰富,英子这样想,王隽不觉得意外。

  他曾在网上看到过一篇短文,说水稻的种植,起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而后才逐渐向南北扩散。为什么不是更适合种植水稻的华南一带率先种植?文章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华南处于亚热带,植物繁多,极易生长,生存压力较小,所以才出现这种局面。

  英子所说,间接证明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夸瓦种田的收获并不大,我觉得不合算的。”英子道。

  “那么,王隽,你说的种田是和夸瓦一样的吗?”她问。

  “道理相同,但具体做法会很不同。最主要的,我要让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要做到正常情况下,就是不打猎不采集,收到的粮食都够大家过一年。”王隽道。

  “啊?!这不可能吧。”英子和美琳都不相信。

  王隽道,“一开始会难一些,但只要努力,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真的啊。”两个女人将信将疑。

  “错不了。”

  ——

  中午饭,是自带的干粮。

  此外,美琳拿了桃花的一根钓竿过来,在河里钓了两条鱼,就在高地上烤熟吃了。英子则找了一些水果,作为补充。

  下午,三人进一步研究地形。

  王隽用脚丈量距离。除此之外没有它法。

  用脚丈量,无非是走正步,数数走了多少步。

  走正步,大学军训的内容,这个王隽学得不错的。每步按七十五公分算。就是说,两步一米半,或者说四步三米。

  这个山丘,形状不太规则,大致上,面海的方向则东向长四百步,也就是300米左右;而面河的方向也即南向宽约三百步,约225米。

  这似乎已经是很大一块地了。

  “既然你说了先按寨子建,我们就把房子全部建在山的马上要建的小城,也是不得了了,哪是原来的寨子可比的?

  “山丘是要削平一些的。我们把围起来的地分成三块,各块之间用宽阔的道路分隔开来,路两旁种上各种果树。一块用来住人,叫住宅区;一块用来办公,叫行政区;还有一块建各种作坊和工厂。”王隽道。

  他描述的规划,对现代人来说一点都不难理解,但要让英子母女俩明白,却费了他很多口舌。毕竟,这是未来社会的图景,提到的概念都是英子母女从未接触过的。

  即使如此,母女俩也是似懂非懂,而且也很难和眼下的建设对应起来。

  小城面向大海分成三块的话,住宅区的面积就是一百米宽,二百多米长了,能建多少房子,住多少人呢?王隽估算了一下,最多不过四五百人而已。

  这也算大?

  真的很小很小好不好。

  这放在现代就是一个住宅小区。

  所以,规模一点都不大,必须按这个规模建。

  有鉴于此,王隽把建设过程做了具体化:

  “先把山削一半,多出的土拿来建房和修城墙。我们用两条道路把土地分成三块面向大海的地块。中间那一块,正对城门建一座大房子,作为以后集合开会的场所。大房子前方建一个大广场,忙时用来晒粮食,闲时就用来练兵。主城门在南面,出了南门建一座桥过河……”王隽道。

  “大广场。我喜欢。”美琳雀跃起来。

  “讲错了。晒粮食和练兵的广场不能放在入口,这不太雅观,应该放在后面。前面吗……,也是有广场的,但那是休闲游玩的地方。对了,从城门进来以后,应该有台阶的。”王隽纠正道。“左边这一块地,就用来建住宅和各种生活辅助用房。至于右边这一块,暂时空在那里,以后慢慢会用上的。”他接着说道。

  王隽这么一简化,英子和美琳便明白了建这座城怎么着手了。

  “还有呢,”王隽自己突然想起一部分很重要的内容,“建房子之前,先要建排水和排污的水沟。”

  是的,差点把这一茬给忘了。

  道路和排水排污是需要最先建起来的。如果建好了房子再考虑排水系统就迟了。

  他甚至想到了,这些污水该怎么处置。

  化粪池,是必须建的。这个时代没有化肥,人畜的粪便,是绝好的有机肥,必须收集并利用起来。

  英子母女俩如囫囵吞枣般接受了王隽的灌输,凭直觉那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宏大工程。不过这里面的信息实在太大难于消化。

  王隽自然知道她们一时间不可能马上听懂自己的规划。不过这不要紧,慢慢来。

  这座城,有可能要建十年八年,一点一点建,急不得。

  而且,很多地方,自己也还没想清楚呢。比方说,族人的住宅,应当建成怎么个模样呢?是不是照搬小时候家乡的土坯房就行了?

  他还想为自己建一栋别墅呢。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原来世界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这里似乎有希望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