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2
作者:九月轻歌      更新:2021-02-05 03:23      字数:2490
  落落,比我这半辈子都多。眼下你瞧着人家过得好了,上赶着去找,来日他要是又轰轰烈烈地把自己折腾得一穷二白,你会如何待他?甚至于,我们一家因他被牵连的话,你又会如何待他?”

  “……”钱太太给不出回答。那是她不愿展望的事。

  钱县令看了她好一会儿,叹着气摇了摇头,“怎么会有你这种人?”

  对董飞卿,这女子前前后后的行径相加,简直是莫名其妙;而对跟前一双儿女,又分明尽心尽责。

  最终的结论,这就是个万里挑一的不可理喻的女人。

  如果不是已经与她做了十几年夫妻,如果不看在两个孩子的情面上,他定要嗤之以鼻,弃若敝屣。

  钱县令平静下来,啜了口茶,道:“把话跟你说白了吧,那孩子能赚得的名利,他就算让我们分一杯羹,我们也无福消受,人要有自知之明。反过来,他时运不济时,我们便是有心,也帮不上他分毫。

  “你得明白,当初下嫁过来,这些年又对他不闻不问,与他早已是两路人。

  “要怪,你只能怪自己当初与他的生身父亲和离,撇下了他。

  “这几日我气得厉害,仔细打听了一番你与董家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真是大开眼界,与我这些年认识的你,当真是判若两人。”

  她嫁过来之后,为人处世温婉大度,有了孩子之后,为孩子委曲求全的时候并不少见。

  这样的做派,哪里有一点点当初身在董家睚眦必报、与公婆两败俱伤的影子?

  钱太太低低地抽泣着。他说的没错,在京城与在此地的她,完全像是两个人。

  两段姻缘,于她像是两场生涯。

  第一段姻缘,意气用事,伤人伤己,割舍了孩子,如何都要离开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门第。

  第二段姻缘,不过是相互将就的结果,在京城是如何都没有出路了,便嫁到了这里,守着这个官职低微、没有野心的男子度日。

  那么多年,盼着听到董家没落的消息,可他们却风光了那么多年。

  对于在董家的那个孩子……她从不允许自己牵挂他。那是董家的人,是她深恶痛绝的董家的子嗣。董家不会给他时间思念她,只会变着法子让他厌弃她。

  一直都是这样认为。

  就算他漂泊在外的时候,她也认定,他只是一时意气用事,迟早会因为受不得从高处跌落的苦回到家族,至于董志和,也一定会让他回去光耀门楣。

  可他没回头,董家倒台的时候,亦是置身事外。如此决绝,完全在她意料之外。

  钱县令打断她的思绪,叮嘱道:“今日起,不要在两个孩子面前提起他,甚至于,我要让从上到下的人都忘记你以前那些事。

  “他不稀罕钱家的孩子以他为荣,钱家的孩子也不该因他生出不该有的妄想。

  “路都要自己踏踏实实地走,没有捷径。

  “再一个,等到孩子们长大了,追究你们为何生分至此,你要如何粉饰太平?继续像这次似的说谎么?你进京见到那孩子的时候,求他两个孩子进书院,没跟他说实话吧?

  “都这个岁数了,千万别做让孩子们打心底看低你的事情了。”

  钱太太点头,呜咽着称是。

  钱县令又叹息一声,“等大舅兄来了,你要是识数,就帮衬我几句吧。

  “说句不好听的,当年结亲时,岳父、大舅兄尚有官职,可没多久,便落到了丢官罢职的地步可能有董志和记仇打压的缘故,但程阁老在当年也是冷眼旁观。

  “今日想想,怕也是他们自找的。你是迫于无奈撇下了儿子,可他们也不要外孙、外甥了要是多顾念那孩子一些,程阁老总不会让他们在京城失去立足之地。

  “这次的事,我听说大舅兄从头到尾都没见那孩子一面,却陪着你游转在各个书院之间。我真没见过这种货色。

  “再有类似的事,那我管的这个小县城,便也容不下他们了。

  “自然,你要是一心向着娘家,跟我来一出当年的戏,我也不拦着。我这庙是小,因为在这里的人,就没有大佛。”

  这番话,言辞像是委婉了一些,其实却更刺心。

  钱太太点了点头,随即匆匆地转去内室。

  没多久,室内传来她的痛哭声。

  钱县令无动于衷。论做官,他比不得董志和,但论治家,他自认有些手段。她是没脸再去见董飞卿了,却不代表她娘家没有。既然可能有这种苗头,他就得及时踩灭。

  今日把是非轻重摆出来,他们总会打消荒唐心思,不会再帮着她做没脑子的事。

  经了此事,他真是满心膈应,日后不论是对她,还是对岳父家,大抵都要疏离相待了。

  只是疏离,但不会翻脸。

  有什么办法呢?过不了几年,两个孩子就都长大了,总不能让他们走董飞卿的旧路。

  这一晚,钱县令说到做到,按照自己的心思敲打了大舅兄一番,钱太太拾好心情之后,出去委婉地帮衬着说话。

  她兄长与她一样,昔年与董家的事,在当时以为是两败俱伤,可之后经历的是自己家中没落,看到的是董志和很多年风生水起。

  消沉颓唐了很多年,也夹着尾巴过了很多年,到如今,早已疲惫,甚至对世情生出几分怯懦真折腾不起了。

  到京城一行,听得妹妹的心思,他就想试试也好,最终是败兴而归。

  是,他没去见董飞卿,因为没勇气:就算董飞卿站在他面前,他都不见得认识。这些年过去,那孩子的样子,在他心中早已模糊不清,加之一点儿情分也无,相见定是自取其辱。

  被妹夫言辞犀利地奚落了一通,他面色涨得通红,却只能低声称是,允诺下不为例。

  不然能怎样?已在妹夫所辖的一亩三分地安家,方方面面的,就得低头做人。

  兔园越来越热闹,讨论的话题千奇百怪的:

  女孩子大多数热衷于讨论穿着打扮、家长里短,与亲人置气了,要送亲友礼物,都会到兔园征求意见;

  男孩子热衷于讨论史书中一些有趣或是令人发指的人、事,学问上遇到不解之处,便虚心请教;

  余下的一些话题,始终围绕着京城名人,程府中人、唐修衡、黎郡主、陆开林、姜道成、叶先生、董飞卿和蒋徽。

  渐渐的,人们发现书院是真不管你说什么,言辞、话题都更加随意,有两日,竟然讨论起他们眼中的这些了不起的人物的样貌来,一本正经地要为他们分出个高下。男子这边,要比较出唐修衡、董飞卿、陆开林谁更俊美,女子这边,则要为蒋徽、薇珑分出个高下。

  董飞卿听了,嘴角抽了抽,“这帮孩崽子,就欠饿他们几顿。”

  “我瞧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