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包子活动
作者:妖妖不惑      更新:2023-07-20 11:03      字数:4337
  一个上午没去看,等到下午大家到后院才发现焦黑的土被翻耕过了,田二婶说里面洒了芝麻菜的种子,芝麻菜耐寒抗虫生长周期短全年可种植,三到五天就能出苗,嫩叶采摘可以凉拌或是清炒,等叶子长老味道就不好,虽然人不爱吃但鸡却爱吃,这两亩地就是为了以后在这里散养鸡做准备。

  四周拉起了两米高的渔网,一排排竹笼编制的鸡笼摆在靠里面的大榆树荫下,竹笼的二层还有编制精细的稻草窝是给母鸡下蛋用的。

  “我们自己有养鸡吗?”阿祖问,虽然早晨有时能听到公鸡打鸣,但似乎挺远的样子。

  “有四五十只哩。”田二婶指指东跨院:“就在养猪场后头,公鸡少就有两三只,多了打架。这边刚撒了种,要等出了苗才把它们搬过来,少奶奶,等芝麻菜长出来嫩嫩的时候弄回去吃,用水焯过凉拌还有蒸包子味都挺好。”

  茂梅也附和着点头:“做饺子馅估计也好吃,嫂子啥时候再弄饺子吃呗。”

  “晚上就包吧,我看中午割上来的韭菜新鲜得很,盐巴骨上剔下来的肉也还多得很。”茂菊也来了兴致。

  茂兰却偷偷的从背后扯了扯阿祖的衣襟,阿祖回头给了她一个询问的眼神,她冲田二婶努了努嘴。然后贴在她耳后小声说:“爹说给大厨房加菜。”

  阿祖想到这几日从救火到送葬,现在又忙这田里的事情,确实烦劳大家很多,茂兰不自己说出来这是让自己做人情。

  “过几天再做饺子吧,今晚不如蒸包子?”阿祖笑着说:“韭菜馅儿配上鸡蛋,再放些肉进去,味道应该也不错。”

  说完她拉着田二婶的手说道:“晚上我们就沾二婶子的光,一起在大厨房做晚饭成吗?”

  田二婶高兴的点头:“那当然好,就是大厨房用的面莫得你们小厨房的精细,要不单给你们蒸些白面的包子?”

  茂兰上前笑着插话:“田二婶说得好笑,咋个就娇贵得只能吃白面了?”

  要蒸百多人的包子真正是个大工程,那块盐巴骨上剔下来有十四五斤肉,看起来不少但是真要摊到这么多人头上,能沾到荤腥子已经是不易,既然要做人情茂兰也舍得,咬咬牙又提了一方二十斤的肥腊肉出来,鸡蛋倒是真不少足足提了半竹篓有百十来个,用大锅也一连炒了三锅。

  阿祖本来想提议摊成蛋饼然后再切丝,一看这阵仗也吓到了,老老实实的跟着大家收拾不敢瞎指挥,割来的韭菜就更多了,足足有五背篓,这时候才看到了大厨房煮饭的全部娘子军,一共二十四人。大娘子小媳妇都有,套着袖套和围裙显得干净利索,蹲在大水塘边上洗菜时候一片热闹气氛。

  “平时那有这么多人?”田二婶笑道:“不过煮四五锅苞谷糊糊,炒几锅菜,厨房里头八个人一轮,分三天倒,没轮班的人就去东跨院煮猪草。”

  “我娘说只有过年过节弄好吃的时候,才凑在一起忙一下。”旁边一个白净的小媳妇搭话:“我倒是赶到好了,刚进门莫几天,就赶上接少奶奶办喜宴,这不?今天又赶上蒸包子,我喜欢忙哩,又热闹又有好吃的。”

  田二婶介绍:“这是李三顺的媳妇,少奶奶嫁进来的前几天也刚进门,李大嫂整天笑得眯样,她是省心了,三个儿子都娶了媳妇儿算是熬出头了。”说完又盯了一眼在池塘里扑腾的自家儿子大声呵斥:“长娃子!你个龟儿子!边上在洗菜你们几个不晓得走远点耍?泥水都弄到菜上了。”

  “弄到菜上你不晓得再洗洗?”虎头虎脑的小子摸一把脸上的水:“一坛子萝卜抓不出个姜,咋愣么笨哩?”

  田二婶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这是你爹昨晚上说你的吧?你都不晓得啥意思咋能乱用?讨口子捡句话三天丢不下。”

  小胖子气呼呼:“咋个就不晓得了?我爹说了过后还跟我解释了哩,一坛子萝卜抓不出个姜,就是一堆里头挑不出个聪明的人。”他手指头一划拉:“你们这么多人连个菜都洗不好,能有聪明的?”

  说着手指头在阿祖和三个小姐身上停了停:“哦,三个小姐和少奶奶不算。”

  茂梅笑得弯腰:“咋个不算?我们也在洗菜。”说完举了举手里小筲箕里的大蒜。

  “那是大蒜头子。”他一本正经的说:“哄娃儿哩?我晓得那个是调料,不算菜。”

  阿祖也笑着,手里刮姜皮的筷子一滑落在手背上留下一条红痕,田二婶赶紧看一看见没什么大事便转头冲几个半大孩儿吼:“皮子痒?有空闲就去林子里捡些菌子回来,回头包到包子里也算添个菜。”

  水里的娃子一哄而散,长娃子捡了岸上的细竹竿还回头冲茂梅喊:“莫生气哈,回头我沾些知了回来,炸了香得很。”

  茂梅也赶紧站起来回话:“看到笋牯牛也捉些把我,我喜欢吃炸的笋牯牛。”

  茂兰赶紧拽她,旁边的女人都发出善意的笑声。

  一边正在整理洗好韭菜的陈婶子笑道:“他们要捡菌子怕是要去后山头,那边莫得竹林子,想逮笋牯牛要下涧去,明天我打猪草的时候去竹林子里寻寻。”

  茂菊白了妹妹一眼:“陈婶子莫理她,她就是嘴馋。”

  茂梅嘟嘴:“回头你莫吃。”

  “要说逮笋牯牛要日头出了才好,早上打猪草的时候怕是还没出来哩。”田二婶笑着开解:“下涧里的那片竹林子是大,但菜园子下头那片金竹林也不小,明天上午头去菜园子里弄了菜顺便去找找就是了。”

  茂梅一听就欢喜的拍手:“哎呀!那好,我吃了那么多笋牯牛还没自己捉过哩。”

  “其实要吃笋牯牛还是春日头找笋蛹的时候,从竹根的管子里刨出来,一个就有拇指蛋蛋大,肉肉的、油油的,不管是烤还是炸都有一股奶味,好吃得很。”旁边一个大娘开口:“还是那年春上从下涧分竹林子的时候挖过一回,这东西精得很用来住的竹子都是上好的甜竹。”

  “被它住过的甜竹子会死吗?”茂梅好奇的问

  “死倒是不会,但是长大的竹子会起干裂的口子,不成材。”

  “那我们春日上去挖呗。”茂梅说的大义凛然:“还能顺便驱虫。”

  那个大娘呵呵笑:“挖笋蛹伤竹根哩,它都不住在土里,钻到竹根的空节里住,不好挖。”

  茂梅露出失望的神色。

  “其实吃蜂蛹也是一个味儿。”田二婶安慰:“林子里头野蜂窝多的是,想吃就让伍哥他们寻去。”

  “七月底就到收蜂蜜的时候,有人用野蜂窝来换油哩。”茂兰说:“你想吃我炸了给你吃个够。”

  茂梅赶紧点头,每年七月的蜂蛹和八月的蚕蛹,是她最期待的小食品。

  不管是蜂蛹还是蚕蛹,阿祖都没有吃过,她也就跟着大家一起听个乐呵。回到厨房大院,将韭菜切好足足有四大木盆,先用盐拌均杀水。大家开始切添加在里面的配菜,腊肉切碎,炒的鸡蛋切碎,葱姜蒜还有酸酸的泡红椒也切了两大碗。

  半人高的木桶被滚了出来,一袋子白面,半袋子玉米面和半袋子豆面,被掺在一起一人高的木棒田二婶和陈婶子一人一根,连水也是一小铁皮桶唰的到了一桶进去,两人开始搅拌,顺着木桶绕圈的走动,白色,黄色和褐色的三色面在桶里翻腾。

  两扇大大的门板也被抬了出来,七八条长板凳架在院里,然后就是两个人抬着大大的蒸笼出来,幽幽的散发出青竹的香气。蒸笼的直径比煮饭的大铁锅略小一圈,也远超阿祖的一个臂圈范围,一笼可以蒸五十多个包子。

  “老面发好了没?”田二婶拍一拍桶里略有些硬的面团然后抬头问。

  就见李三媳妇端了一大瓢飘散热气的灰色汤出来:“发了,一瓢够不?”

  阿祖凑过去闻到一股淡淡的酸味,田二婶把面团按出一个坑然后到进半瓢,大家又是一阵的揉捏推赶,再按出一个坑把剩下的倒进去,又重复一次先前的动作。

  面团的颜色变得更加灰暗,看起来脏兮兮的,田二婶再拍了拍发出噗噗的像是击打破棉絮的声音才满意的点点头,在上面洒了层玉米粉,然后合力抬起一个巨大的木桶盖子将它封好。

  田二婶洗了手拍打着身上沾染的面粉:“等发面吧,这天气热得很,两三个小时就能好。”

  陈婶子也招呼阿祖她们过来洗了手,然后提起浑浊的水:“那我们先回去煮猪草了,晚上吃包子就莫熬苞谷糊糊了,浪费。”

  田二婶点头:“我去翻几个南瓜回来,晚上就用南瓜和红苕煮汤。”说完她一拍脑门:“哎呦!三个小姐和少奶奶晚上也在外头吃哩,咋弄?给你们熬锅稀饭?”

  阿祖赶紧摇头:“别麻烦,大家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茂兰也点头:“二婶子莫见外,要真吃不惯,小厨房还有昨天炖的腊骨头汤。”

  茂菊拽拽她姐的衣袖:“孙奶奶还在哩,咋也要再弄几个小菜。”

  阿祖抬头看到屋檐下坐着跟其他几个老婆婆一起聊天的孙私娘,老太太耳朵很灵光听到茂菊的话回了头:“莫麻烦哩,把你昨晚上教德娃媳妇弄的洗澡泡菜弄给我吃就行。”

  阿祖抿嘴笑,茂兰说四川的新媳妇进婆家首先要学的就是做泡菜,那一只小小的瓦坛子是她融入新家庭的第一步哩。

  等到真正开始做晚饭阿祖和三个小姑娘发现完全没有她们插手的余地嘛,为了表示她们也有参与,阿祖分到了切菌子的工作,长娃子他们真的采了小半兜野菌回来。茂梅和茂兰分到了烧火的工作,只是三间打通的灶屋里一排八口大锅一起烧,屋里热气和蒸汽一起翻腾,不一会儿额头的刘海便湿漉漉的往下滴水,难怪田二婶她们人人都头上包着一条毛巾。

  茂菊的工作最简单,她要把蒸熟的包子从蒸笼里捡到筲箕上,开始她还用个筷子慢条斯理的夹着,后来一见每次端出来都有五大蒸笼,便也洗了手和别的媳妇一样赤手上阵,片刻粉嫩嫩的小手一片通红。

  七张大方桌被男人们扛到了晒坝上,四周挑高的木杆上点起了春节时才悬挂的红色灯笼,其实灯火还没有夕阳的余晖明亮。大盆糊得软烂的南瓜红薯汤,一筲箕堆尖的灰白包子,泡菜的酸辣香气,混合在一起引人食欲的味道在暖暖的夜风里飘荡着。

  杨老爹和杨茂德也出来跟孙私娘坐在一桌,等包子端来后阿祖也被按在了杨茂德身边坐下,一个她还不认识的黑脸大娘添了满满一碗红薯汤笑着递给她。

  喝一口,有软糯香甜在嘴里散开,这个味道叫幸福。

  、、、、、、、、、、、、、、、、、、、

  杨家小剧场

  入夜,国清小朋友缠着老爹听他读西游记,正讲到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银角大王抓了唐僧、八戒和沙僧师徒,阿祖洗了澡出来见儿子眼睛睁得溜圆听得正有劲儿,便拍拍他的小屁股说:“还不洗洗睡?做事总是拖沓磨蹭,唐僧要像你哪能取到经书?”

  国清小朋友侧头看了看自家老娘:“谁要当唐僧?笨死了总被抓到。”

  “你还想当孙猴子?要是孙猴子也像你这么磨蹭不去救他师傅,唐僧早就被吃了。”阿祖擦着头发:“你要多学学人家好的一面,莫说孙猴子,就是让你投胎当了妖怪,拖拖踏踏的等你去抓唐僧,人家老早就取经回来了。”

  “爹,娘说我还不如个妖怪。”国清小朋友说不过便找外援。

  杨茂德合了书:“洗澡去。”

  战败的国清小朋友怏怏的走了,杨茂德看了妻子一眼,清咳一声打开书。

  字正腔圆的读到:“这便就是唐僧,只是还不曾拿住那有手段的孙行者。须是拿住他,才好吃唐僧哩。若不曾拿得他,切莫动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