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比第三步
作者:炼意      更新:2023-07-24 11:27      字数:3330
  张榜公布成绩的那一天, 所有的学子夫子都穿上正装, 齐刷刷跪坐在校场上听候唱榜。

  跟科举不同,这个榜只有学生甲乙丙三名,夫子甲乙丙三名, 以及不分排名的三所书院。

  凡是上了这个榜单的人,之后的五年都能称得上名震天下, 以后只要不走岔路,妥妥的大儒预备役。但是很可惜的是,有史以来,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寥寥数人。其余的人不是转为仕途, 就是泯然众人。

  而学院则靠这个排名揽尽天下优秀的学子, 特别是那种连续几次都名列榜中的书院,比如逐鹿,比如中衡,这两所书院各自上榜四五次,现今为止,天下还没有读书人不知道这两所书院的。便是农家小儿也知道这俩书院的威名。

  傅子寒肯定是不会进入这两所书院的, 否则他何苦从四门出来。他的目标从来就没有变过, 也是这点, 让他的老师对他又爱又恨。

  所有的学子夫子在诸位大儒的带领下祭拜孔圣人,一趟流程走完, 去了大半个时辰,再归坐之后, 身体虚弱的差不多已经偏偏倒倒,需要同伴帮扶一把才能坐下去。

  天气极为炎热,大家的正装礼服都是好几层,虽然校场旁边就是水塘,但是今日无风,更显闷热。

  傅子寒朝远远站着的学役们使了个眼色,后者点头,齐刷刷跑开一队人,跟着,便推来四架从未见过的外形类似风车的物体,但是那风叶却不是横放,而是从中间散开去,有六片风叶。

  学子们好奇的看着四队学役将这东西推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而后,便有两人一组开始推动横轴,未几,风叶开始转动,扇出的风徐徐吹过,让众位学子夫子顿觉凉意袭来。

  高台上,有今日才到的大佬侧头询问这是何物,后得知这是工部研究出来的什么“风扇”。

  “原本这东西是我那个不务正业的学生为了夏日消暑才摆弄出来的小玩意儿,做一架比这个小三倍的风扇,安置在庭院中特制的水道边,由水流推动横轴,便如同水车一般滚动起来,风一吹,带动水汽,这凉意可让老夫再也不酷夏了!”

  口中虽然带着些嫌弃,但是他的表情却是明晃晃的嘚瑟,让旁边的几位老友斜睨得几乎想要捏拳头给他揍过去。显摆谁家没有弟子似的!可是……自家真没有这么心灵手巧还醉心学问的徒弟,他们也想要啊!

  这四架风车是傅子寒到了这边之后,向浙水书院的山长提出建议,连夜赶制的。因为是书院所用,再加上这跟民生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圣人很痛快的就恩准了。到底这是工部的成果,一般来说是不会轻易交给私人书院使用的。想要可以,花钱定制就行。

  当然,这次制作这四架人力风扇的工匠也是从京城连夜调来的老人,否则还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四架成品来。

  当然,傅子寒也授意工部前同僚跟浙水达成了协议,等到大比之后,这四架风扇会改成水车带动,也是给浙水书院增加一个景点和学子玩耍的地方。

  等到凉风徐徐吹过,大家都觉得好受了些后,台上由知府大人亲自宣读学子前三名。

  这一次除了前三之外,还多出了一个夫子终身荣誉奖。

  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傅子寒弄出来的,不过是他之前在家里跟文老唠嗑的时候随口说了这么一句,觉得除开当时大儒之外,五年间扎根蒙学书院,教导处一批批秀才童生的老夫子们也应该有所奖励。从学问上来说,他们一辈子都达不到大儒的级别,但是从务实和辛苦上来说,他们比书院的讲郎更辛苦更值得敬重。毕竟没有坚实的蒙学基础,考不上秀才童生,什么都是惘然。

  当然,因为是第一次有这个奖励,大儒们也来不及从天下书院中选择,只能就近从江浙一带的蒙童书舍中选了一位出来。而这位也的确配得上这份荣誉。他已年迈,六旬有余,从考上秀才开始,就在村学中给孩子们启蒙,之后他中了举人,也没有选择出仕,依然回到老家的小书院,勤勤恳恳的教书育人到现在,已经40年有余。

  十里八乡提起陈夫子,谁不竖一根大拇指,就是浙水书院的很多学子,也是经由陈夫子启蒙,踏上科举之路的。

  昨日晚,山长亲自与三位大儒去请他,今日是他第一次踏入浙水书院,也是第一次有了名扬天下的可能。

  三位学子的名次宣读完毕,没有太大的意外,中衡书院的首座得了第一,浙水首座第二,逐鹿这次没有首座前来,是因为他家首座正好遇到母丧。前来的其他学子名次虽然不错,却还够不上前三。因此第三名意外的落入了闽地的白鹤书院。

  当知府大人念到名字的时候,下面的学子一阵一阵的喝彩,虽然不是自己得到的名次,但是这三人的才学胆识情商无一不使人折服。

  “明年的春闱,这三人很可能杀入一甲。”

  “也不一定。这次逐鹿的那位没来,还有好些学子因为不在书院就读,也没来参加大比,但是不能说人家学问就不如这三位,所以我看,他们三人中能有一人杀入一甲已经是难得了。”

  傅子寒跟其他几位官学的夫子相顾一笑,都没说话。

  这三人虽然惊才绝艳,但是京城中国子监和太学还有四门中也有惊才绝艳的人,至少傅子寒就知道,四门中有几人明年也会参加春闱,若是不出意外,一甲的竞争绝对惨烈。

  第二项进行的是三位夫子的唱榜。唱榜者是跟文老齐名的,前太子太师,温登河温老。

  这位温老极其低调,致仕之后就闭门谢客,只在家里含饴弄孙,偶尔出来跟几位老友喝喝茶聊聊天,从不参与政事。前几年书院大比也曾想请他做嘉宾,他老人家一口就回绝了,这次倒是相当意外的出现在这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讯号。

  傅子寒对自己的学问还是有点数的。前一前二他从不指望,只寄希望于第三名上。这还是因为他自觉有两本书给他的加成才有的信心,否则他是不会前来参加大比的,没得到名次,可不是丢了老师的脸么。

  果然,第一名是逐鹿书院的于讲郎。这位曾是先帝最后一科的状元,但运气不好,才进了翰林院没半年,就丧父丧母,丁忧的年限足有五年。期满后干脆也就懒得去京城抢饭碗了,到了逐鹿书院教书,目标是成为书院的山长继承人。

  第二名是鲁地文和书院的讲郎禹辰,他出身书香世家,其父师从孔家家主,其母是孔家第三房的嫡次女。今年才不过弱冠之龄,但四书五经琴棋书画可谓无一不精,只在经验上弱了于讲郎一筹。这人要搁话本里,妥妥的男主霸总的胚子。

  第三名上,温老顿了一下,笑道:“老夫闭门静修十四载,没想到这难得想出来露个面,就遇到这样的佳事。也算好事成双了。”

  之后,他先念到:“第三名,浙水书院沐清声。第三名,工部傅子寒。”

  这也是很无奈的一件事。傅子寒论年纪要比沐讲郎小,而这又是书院大比,所以排名上他只能落在沐清声的后面。

  这还是大比历史上第一次有人获得并列的名次。下面的学子和夫子们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虽然不敢说质疑大比的公平,但是对两人并列还是觉得不太理解。

  “这次大比的结果和评判的分数都会在照壁上张贴出来,若是有疑问的,大可前去查究。”

  浙水书院的山长淡淡的说了一句之后,底下的学子们重归安静。

  之后的书院前三也让人有点出乎意料。浙水占了地利之便,成为前三之一,这也无可厚非,本来书院的实力就不弱,而且这种地利之便,几乎所有的书院都能占一脚,只要你们书院愿意承办就行。

  但是另外两个书院中,逐鹿居然落榜了!取而代之的,就是鲁地的那所书院。综合评分比逐鹿高出三分。

  当然,若是逐鹿的首座前来参加,或许这个名次会有所变化。

  而中衡书院只比闽地的白鹤书院高出零点二分,差一点就翻船了,这个分数出来之后,中衡书院的学子和夫子们都擦了一把冷汗。而白鹤书院则齐刷刷发出一声叹息。

  毕竟书院排名是综合考评,选项多达二十七项,只要一个不注意,就能掉个一两分下去。

  等到书院的名字念完后,大家都以为事情搞定了,开始不停的交头接耳,等待上面的大佬们退场。

  但是没想到文老先生却站了出来,手里还有一张皇榜。

  这下子,所有人都震惊了,包括傅子寒在内。

  之前唱榜的时候,也是金榜,但是那个是杂色金榜,画的是桂花图。而这张金榜可是出自皇家,刺眼的明黄色,上面还有五爪金龙的图案。

  “今次有幸得圣人嘱托,唱一榜。请诸位行礼,跪听。”

  除开持榜的文老先生外,其他大儒虽没有跪听,但也是躬身静候。而下面原本跪坐的学子夫子们,都正色跪好,奏请宣唱圣人加榜。

  而在他们的最前方,两位蒙童扶着一老翁跪下,正对圣人金榜。